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
2.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3.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预习案】
【自学导航】
(一)《红楼梦》
1、原名:______是清代一部长篇小说。
2、作者:______创作了前80回,______续写了后40回。
3、面世:______晚期排版面世。
4、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思想性强。
5、社会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别称:_____、_____,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成熟:明朝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
顶峰:_____时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
(1) 1790年,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
(2)皮黄戏:_____年间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
(3)皮黄戏博彩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_____的地方特色,被称为“_____”或“_____”。
(4)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_____的扶持,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流传四方。【探究案】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
【探究一】
1、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红楼梦》思想性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2、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是怎样形成的?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探究二】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繁荣,外国文化的影响。
2.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提高。
3.印刷成本降低。
4.某些社会原因迫使部分文人从事小说创作为生。
【检测案】
1、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令人感叹。这部著作前80回的作者是【C】 A.吴承恩??B.施耐庵C.曹雪芹??D.罗贯中
2、对下图所示巨著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
A.明代曹雪芹创作的文学巨著
B.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C.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D.抨击了封建礼教,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D】
A.窦娥??B.孙悟空C.李逵??D.林黛玉
4、19世纪初期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句流行语说明了?【B】
A.诗书已经没有阅读的价值
B.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小说的文学价值比诗歌高
D.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了一门学问。
5、下列属于明朝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是【D】
A.关汉卿?《窦娥冤》 B.洪 昇 《长生殿》
C.孔尚任?《桃花扇》 D.汤显祖 《牡丹亭》
6、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主要原因不包括【D】
A.日益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B.上演的剧目多是庸俗作品
C.陷人因循守旧的境地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7、19世纪中期,以徽剧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个新的剧种是【B】
A.吕剧??B.京剧??C.越剧??D.豫剧
8、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B】
A.戏曲已经成为城乡民众的文化需求 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9、娱乐活动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逐渐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娱乐场所。
(2)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等。
(3)京剧(京戏)。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拓宽,出现平民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