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01 19: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 案
经 济 大 危 机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认识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导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导学难点: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回顾: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导入课题。
二、导疑
1、什么是经济危机?这一危机开始于什么时间?哪一国家?有什么特点?
从经济危机的概念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危机发生的根源,介绍股票知识,让学生体会这一危机的导火线。
关于时间、国家、特点,出示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是什么?中心措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出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结合新政内容与教材,分析、研讨。
三、导研
联系当前金融危机,你能从罗斯福新政中受到哪些启示?
四、导练 (略)
五、导评
通过多媒体,再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当场记忆,并当场检查。
导学训练:
一、选择题
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  )
A.破坏性极强 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延续时间很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 (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6.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7.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
(3)他的“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