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5 10: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幅《清明上河图》说不尽的东京梦华
《清明上河图》中关于东京汴梁(现开封市)的繁荣景象
一部《水浒传》讲不完的东京情结
“一自梁王,初分晋地,双鱼正照夷门。卧牛城阔,相接四边村。多少金明陈迹,上林苑华发三春。绿杨外溶溶汴水,千里接龙津。潘矾楼上酒,九重宫殿,凤阙天阍。东风外,竹歌嘹亮堪闻。御路上公卿宰相,天街畔帝子王孙,堪图画,山河社稷,千古帝王尊。”
——《水浒传》中赞颂开封的诗词其一
只说智深自往东京,在路又行了八九日,早望见东京。入得城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
智深看见东京热闹,市井喧哗,来到城中,陪个小心问人道:“大相国寺在何处?”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汴梁(开封)篇
《水浒传》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想一想:相国寺在何处?其又是什么地方?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燕翼诒谋录》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相国寺内的精彩活动
《古代风俗百图》之傀儡戏
“寺之大殿,前殿乐棚,诸军作乐……资圣阁前安顿佛牙,设以水灯,皆系宰执,戚里,贵近占设看位,最要闹,九子母殿及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图1 北宋东京汴河码头景象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南宋临安、元朝大都篇
南宋临安年市图
元朝大都布局图
“勾栏瓦舍”
瓦子: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勾栏:娱乐演出
“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二、丰富的市民生活:生活娱乐篇
《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
《古代风俗百图》之蹴鞠
《清明上河图》之街市买卖
河南禹州宋代墓葬歌舞散乐壁画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行成于宋,发展于元。
古代风俗百图——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古代风俗百图》之燃爆竹
春节
《古代风俗百图》之宫中赐银幡
古代风俗百图——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古代风俗百图》之放灯
元宵节
古代风俗百图——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楝叶插头,五采系臂,谓为长命缕。
——周处《风土记》
《古代风俗百图》之挂五彩线
端午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古代风俗百图》之走月亮
思考:宋元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苏轼(豪放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首词便是在被贬两年后所做。
三、从新体诗歌到综合艺术 ——宋词和元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辛弃疾(豪放派)
李清照(婉约派)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综合性艺术” 魅力元曲
元散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南戏:高明《琵琶记》、《白兔记》
王实甫《西厢记》
元曲
融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
《窦娥冤》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郑光祖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宋词概貌
宋词特点: 著名词人 时代 代表作 风格特点
自主学习总结:完成以下表格
元曲特点: 著名作家 时代 代表作
元曲概貌
四、“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
司马光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社会风气
娱乐享乐
资治通鉴
借古喻今
思考:宋元都市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发展
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都市繁华
文化繁荣
(有钱)
(有时间、有需要)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