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4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能力. 3、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重点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正确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课前准备 搜集整理出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准备相关图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仍然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引起了国内资产阶级的不满.农奴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掠夺也引起了农奴的反抗.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而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源则是因为农奴制的存在.正是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沙俄的对外扩张,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废除农奴制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主要呼声.那俄国统治者如何来应对这场农奴制危机呢 ?俄国农奴制改革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方式:自上而下;颁布法令 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内容:课文第74页第二段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想一想:“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话说明农奴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教师总结:1861年改革使俄国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引导学生对比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英法有什么不同.思考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提问:"为什么课本以'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作为小标题 它为什么'沉重'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讲清:它沉重的原因是因为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学生对1861年的改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步性: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局限性:1.经济上: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2.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课堂小结
学生概括本课内容: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使俄国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缓和国内的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浓厚的封建残余也影响了俄国的发展速度.请你谈谈如何学习改革类的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农奴制改革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方式:自上而下;颁布法令 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内容:课文第74页第二段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进步性:局限性: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76《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62—633.第14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1)__________严重阻碍了俄国__________的发展
(2)___________进一步暴露了________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
2、★目的:巩固_______,缓和_________,避免______;增强国家实力。
3、★★改革内容:(1)______获得人身自由;
(2)还能通过_____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______”管理。
4、★★评价:
(1)实质:是________和_____勾结起来对_____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积极作用:1)是一场___________的_________改革。(性质)
2)缓解了________,走上了_________发展道路,
对实现_________起积极作用。
(3)不足:_______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_______步伐依然缓慢。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5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 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对南北战争的评价和战争中颁布的主要文件2、通过南北战争起因的学习加深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
3、通过对林肯这个历史人物的学习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违反历史发展潮流的势力,是不可能长久的.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活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林肯事迹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视资料,回答:1.反映了美国历史上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 2.美国政府对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美国社会的这两种经济制度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矛盾无法调和,最后南北双方只能兵戎相见,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教师先解释课题《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点出了本课的副标题为“美国内战”,讲述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并列出本课的三个子目录:“工厂主和种植园主的冲突” “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两种制度的决战”,通过对三个目录分析,强调今天学习的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爆发、经过、结果和意义。一、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 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北部: 主要是英国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的移民者进行拓殖民的,工商业发达,民主气氛浓厚。南部:主要是英王特许殖民地,形成大种植园经济。西进运动将矛盾进一步激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内战的矛盾的焦点。(美国国旗的变化和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描述)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南北双方在经济上的差别和冲突二、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林肯的生平事迹: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林肯是一位在不断失败中成长的伟人;我们中学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林肯当选总统。三、两种制度的决战1.爆发:1861年4月通过列表解释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为什么北方后来又能转败为胜,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2.林肯政府扭转战局的措施《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内容: 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作用:提高了黑人奴隶为争取自身自由的斗争积极性两个文件在北方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所起到的作用,想一想:“我坚决相信民众,如果让他们知道真相,他们便可以应付任何国家危难。——林肯”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林肯的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林肯认为让群众了解南北联邦政府的正义性和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有助于全国上下一道来克服困难。这说明林肯已经认识到群众的力量,认为依靠群众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3.战争的结果:北方胜利葛底斯堡战役:美国内战转折点,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4.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奴隶制的废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四、林肯总统评价:两大贡献林肯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 解放黑奴, 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板书设计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南北战争的起因:南北经济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
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林肯当选总统
内战的过程及结果:内战的的爆发 1861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3. 内战的结果:北方胜利4. 内战的影响: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83《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66—683.第15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1861-1865)
一、原因:★
1、独立后,美国南北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尖锐:
北部_________________ VS 南部_________________
2、“西进运动”:美国__________的过程;激化了____________。
二、经过:★★
1、导火线:1860年_______当选总统.
2、爆发:1861年4月,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动叛乱。
3、转折:1862年______政府颁布《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胜利(1865年)。______遇刺身亡。
三、意义:★★
1、美国第二次_____________革命;
2、废除了________,实现了美国南北____________的统一,
为_____________更加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3、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___________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6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感知明治维新的时代特征。2.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点。锻炼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能力4.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分析,掌握改革类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武装倒幕建立起的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实行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给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经验。 3.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这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示。
重点难点 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比较中日两国的改革; 体会日本不断对外学习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八年级下册日本大化改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教师: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一段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的危机——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教师:提到日本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学生:樱花、富士山、武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什么是武士?结合书中84页日本武士图以及注解(让学生明确武士这一名词)教师总结:武士最高级别是将军,将军建立幕府把持日本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到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内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导致日本的内忧外患,日本的内忧外患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看书进行归纳。学生:看书并归纳出,进一步明确日本改革的必要性。教师:内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手工场场主、商人、地主、富农与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外患: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比一比: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教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已经具备了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基本条件,那么日本是怎样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这一历史使命又有谁来承担呢?学生:武士二、挟天皇以倒幕教师:找同学朗读85页小字部分一起来了解一下武士是怎样领导倒幕运动的?学生:(阅读并了解小字内容)1869年,幕府被彻底打败,德川幕府对日本长达26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武装倒幕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想一想: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主要内容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统治,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主要内容——改革措施:(请阅读教材P86,点出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领域进行改革。)(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军事方面——(4)社会生活方面——请根据改革措施分析其有何作用?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国力。维护社会稳定,壮大军事实力。提高国民素质,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积极影响:(1)废除了封建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 (2)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 (3)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4)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一个“例外”。消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明治维新性质: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想一想:学习了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板书设计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幕府统治的危机——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二、挟天皇以倒幕 武装倒幕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军事方面——(4)社会生活方面——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明治维新性质: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88《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71—723.第16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幕府统治(政治背景)
2、_____的反抗( 阶级背景)
3、__________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经济背景)
4、________________——外因
5、____________的胜利——前提条件
二、明治维新的措施:★★
项目 内容 目的
政治 ______________ 加强______________
经济 (1)学习______,发展___________(2)允许____________和_____ 发展___________
军事 实行________,建立_________ 为___________创造条件
文化 提倡“_________”,实行强制性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
法律 1889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评价明治维新:★★(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日本摆脱了__________,走上了独立发展___________的道路。
很快成为______强国。
2、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的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
3、日本___________势力仍然很大。
4、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_________抬头,走上_______________之路,
成为新兴的____________国家,威胁_______和平。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7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 课时 共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三个发展阶段。 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和应用过程,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和主要表现。 讲述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说明电的使用对人类带来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电气时代”的定义和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调查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调查:(1)人类认识电的过程; (2)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和成就;
(3)家庭使用电器的情况及感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1.导入新课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2.学习新课一、 人类对“电”的认识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标志:远距离传送电问题的解决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二、能源领域的巨变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教师提醒学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重点了解电力的广泛应用)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和亮点。)三、围绕“电”的发明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1. 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造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创造性才能和他所依靠的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努力才有回报。
2. 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方面落后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迅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能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假如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停电的图文资料)
提问:从发生在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2. 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3. 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背景: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
人们潜心研究,产生新技术革命。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特点: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围绕电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
电带来的影响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93《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75—763.第17课学案.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8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 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地第一生产力。体验勤奋踏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
重点难点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勤奋踏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汽车和飞机等科技发明对 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分析并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调查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调查:卡尔·本茨的主要发明活动; 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影响,然后指出: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的话,那只是完成工业进步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2.学习新课〖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以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马车、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系统的革新。本课学习汽车、飞机的发明,首先了解新的动力系统――内燃机的发明。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样的? 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来产生动力。当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个运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二个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到最高点,火花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第三个运动,也是做力冲程)。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四个运动),废气被排出。此后,整个运动周而复始。
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产生煤气使用不方便。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非凡的轮子与翅膀〗动力系统的革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飞机出现了。我们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忘记发明家的辛勤劳动。 卡尔 本茨是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亨利 福特是美国企业家。1893年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汽车,他驾车行驶1600千米,然后卖得200美元。1903年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27年资产达7亿美元,一度垄断美国汽车生产。
莱特兄弟是美国飞机发明家。他们观察鹰在空中保持平衡的飞行情况,从中得到启发,1900―1902年他们制造了三架双翼滑翔机,并做了飞行试验,进行了大量的航空理论和实验探索。1903年12月,他们设计的“飞行者1号”飞机制造成功。第一次飞行12秒,飞行距离159.7米,离地1米多。1905年制造出“飞行者3号”,续航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汽车、飞机成为我们现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引导大家认识到交通的发展,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历史处于近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历史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介绍。
政治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一些大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壮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经济上: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使工业生产从棉花时代发展到钢铁时代。
文化上:随着经济繁荣和政治改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与之相应的文化也发生变化,看电影、听留声机播音、欣赏爵士乐……成为时尚,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军事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最先用于军事。随着汽车、飞机的发明,坦克、装甲车、战斗机等开始使用于战场。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完全发展到“热兵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了塑料、绝缘物体、人造纤维等新兴工业产品。汽车、飞机的发明,电话、电报的出现,使交通领域信息传递方面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有这些,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改变。3.课堂小结请学生围绕板书进行小结。项目人物主要成就电器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动力机奥托1876年,研制出第一台新式的煤气内燃机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交通运输福特1913年,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作业莱特兄弟1903年,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板书设计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重大发明创造 本茨: 内燃机汽车福特: 流水线作业莱特兄弟: 飞机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98《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79—813.第18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17、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_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巩固和加强。
2、_科学研究_的新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1、______的广泛应用(主要特征);★
2、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创制和使用;
3、_______________的发明(电讯事业的发展).
三、电力的广泛应用:
1、有关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
1867年(德国)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__________;
2、★“发明大王”__________: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一生共有_______项发明:____ _、______ __、____ _ 、______ __ ......
3、★影响:(1)人类进入______时代_;
(2)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_________的发展,使人类进入___ ___时代;
(3)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三、★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1、发明:1885年德国人_______设计制造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_____。
2、普及:(1)1913年美国人________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______装配工艺,
大幅度提高了_____,降低了______。
(2)1903年美国人_____兄弟研制成功的现代意义上第一架_____。
四、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讯事业的发展):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
1、经济上:人类进入______时代;出现_____和___________,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_____和_____高度集中。
2、政治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________________时代;
开始调整政策,缓和矛盾,使社会稳定。
3、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走上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道路;
文化水平上升,精神生活亦更丰富多彩。
4、不足:没有根除_______________的弊端;
贫富差距悬殊;强国对弱国的侵略、瓜分、掠夺加剧。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19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方 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看图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各组成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提高表达能力。了解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两个军事集团的性质及其形成所产生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难点是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课前准备 课前指导各小组进行课前准备,阅读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1.导入新课教师导读课文,教材分三个小目来介绍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同学们要围绕教材中的材料重点解决好几个问题: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参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六个国家及相互的利益冲突,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对世界局势与和平的影响,关注巴尔干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2.学习新课(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2)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生:讲述或图示“三国同盟”形成过程师:在三国同盟中,哪一个国家起主要作用?三国为什么要签订同盟条约?,(由此引导出“一国主导”这个中心词)(3)拼盘式的“三国协约”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材料阅读: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亨利·帕麦斯顿想一想,“永久的利益”指的是什么?指英国在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包括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殖民地霸权等。拼盘式的“三国协约”1.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帝国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个国家都要全力相助。这样就形成了俄法协约,它是 “三国协约”的雏形。2.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师: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在复杂、曲折分化与改组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强盗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师: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未来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4)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师: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是?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土耳其的衰败。师:东方问题包括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巴尔干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最终世界大战之火在此引燃。3.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完成,总结本课主要的知识点,明确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板书设计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世界霸权殖民地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103《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83—853.第19课学案.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20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 2.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探讨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4.概括一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5.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2.通过对一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突发事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充分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前准备 课前指导各小组进行课前准备,阅读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展示幻灯片)本课标题看到题目,同学们会对题目产生怎样的疑问?学生们会反映很热烈,问题会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将他们提的问题分类,就是为什么会爆发一战? 战争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这样三个问题。学生自己提问,形式新颖,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贯穿本课,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的作用(展示幻灯片)漫画《德国向英国的霸权发出挑战》 回忆上节课内容(展示幻灯片四)对漫画的提问(展示幻灯片)一战爆发的背景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一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请同学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锻炼学生的准确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刺杀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等。刺杀行为的性质: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这一事件得出的认识:要充分认 识突发事件的影响。……评价普林西普刺杀行为,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教师引导,明确目的是爱国的,行为是恐怖主义,后果很严重。一战的爆发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与英法等协约国阵营主要战场:欧洲主要战线:西线一战中运用的先进武器的照片、凡尔登战场影片,请学生进行观看、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转折性。结合教师的描述,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一战的关键: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绞肉机”)利用多媒体和教师语言的描述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交战双方签定停战协定战争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绝大多数学生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感受强烈,通过教师强调,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正确看待一战3.课堂小结(展示幻灯片)最后以一段精美影片表达我们和平的心声。通过强烈的对比,形成参照,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时间:1914—1918主要战场:欧洲重大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新式武器:坦克、飞机、远程大炮、潜艇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而进行的战争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109《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88—903.第20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19、20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_____矛盾:普法战争的结果
2、_____矛盾:巴尔干问题
3、_____矛盾: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帝国主义的焦点:________________
2、同盟国:____、_____、______
3、协约国:____、_____、______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11
1、原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发展迅速;_____发展相对缓慢。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导火线):___________事件
2、一战的三条战线:主战场在 洲分西线、东线、南线(巴尔干战场)三线其中西线是主战场主要是由___、____、___对____ 作战。
3、一战的主要战役:
(1)马恩河会战:1914.9(巴黎北部)英法联军 VS 德军大会战。
(2)凡尔登战役:1916,英法联军 VS 德军(一战的转折点)★
(3)索姆河战役:1916
(4)日德兰海战:1916.6,协约国海军打败德国海军。
4、★一战的结束:1918.11.11,_________战败,_________战胜。
5、★一战的性质:_______国家之间为争夺______和________而进行
的战争。
6、★★一战的影响:
(1)战争波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战火燃遍___、___、___三大洲。是人类一场 和深重的 。
(2)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交战双方两败俱伤。
(3)战争引起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
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引发五四运动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21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1课 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 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方 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美国文学作品《根》,查找与美国奴隶制相关的资料,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了解近代非洲奴隶贸易的概况及其对欧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发展的作用。
选取美国文学作品《根》中的部分片断,并将其改编成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提高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整合史料的能力,提高表演、绘画、布置场景以及制作道具的能力,提高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历史”和以历史的视野看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18世纪黑人奴隶的苦难生活,审视罪恶的 奴隶制和当时的社会。
结合现今美国依然存在的种族歧视,追根溯源,了解美国历史上黑奴的悲惨遭遇,以及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平等、博爱的民族观念。
重点难点 感受18世纪黑人奴隶的苦难生活;审视罪恶的奴隶制和当时的社会。
课前准备 下载《根》的电子图书到学校电子图书室,并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列出作品的树状家谱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 22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2、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培养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4、回顾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历史,加深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影响深远。5、学习思想家反封建、反教权的无畏斗争精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6、认识到现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以求更大的发展。
重点难点 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本课重点,应从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深远影响等方面来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帮助我们认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辛亥革命同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经济发展史和政治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近代史之后,再学习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其中包括属于第一生产力的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一、冲出思想的牢笼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思考本页思考题。生:近代思想理论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被阻碍又不断冲破阻碍的历史过程。一批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思想先驱。师:指导学生归纳近代推动社会进步的四个思想解放运动。生: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二、理性的追求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A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B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C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遭到侵犯和剥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什么叫理性主义?生:所谓理性,就是用科学知识来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伏尔泰师:伏尔泰的政治观点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生: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的思想体系中成就最大的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他认为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于教会所散布的蒙昧主义,造成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伏尔泰注意运用各种形式与教会和宗教狂热斗争,其中悲剧和诗是他最有力的武器。,他宣扬理性、科学、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产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4.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发展了“三权分立”的学说。5.卢梭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6.启蒙运动的影响生: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他的政治作用,不仅对法国,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有间接影响。三、对自由权利的追求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类自由的权利主义有政治上、经济上两方面。 小结:17-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一、冲出思想的牢笼二、理性的追求1.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2.什么叫理性主义?3.伏尔泰4.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发展了“三权分立”的学说。5.卢梭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6.启蒙运动的影响三、对自由权利的追求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118《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97—983.第22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启蒙运动)
一、近代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四次解放运动:
名称 时间 主要思想 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 14至16世纪
启蒙运动 17至18世纪
自由主义 19世纪
社会主义 19世纪
二、启蒙运动:★★
1、时间:17至18世纪★
2、为何兴起?(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________取得了长足进步。
(2)__________的思想成果不能满足反封建需要。
3、核心(或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
(承认____________是客观的,主张用_________来认识客观事物)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解放运动★
5、目的:否定封建专制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制造舆论设计方案。
6、中心:在 国。因为该国的___________发展与__________制度矛盾尖锐。
7、主要代表及其思想主张:
(1)伏尔泰:反________、________,倡导社会平等和自由,主张社会正义。他是启蒙运动的旗手。★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____________”学说:
(_____、_____、______三权相互制约平衡)
(3)卢梭(最激进):发展“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说,
分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_______,主张创立__________。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发挥了比__________更加彻底的思想解放作用;
2、指导和推动了欧美等许多的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不仅为________战争和_________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 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提前。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23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3、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杰出科学家爱国主义情操的回顾,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杰出科学家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
重点难点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学生应认识到,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必须是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都具有革命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最大的难点。相对论揭示了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空间、时间、运动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适用于宏观、微观、低速、高速各种情况的运动理论。
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师: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一、现代科学之父-牛顿师: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师:这位科学家就是牛顿。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就有开创性的贡献。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师:但是,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却认为:“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且是相同的和不动的。”到了晚年,他还说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从现象发现重力的那些原因,我也不愿意建立什么假说。”最后他提出了“上帝第一次推动说”,把宇宙万物的第一次运动归之于全能的上帝。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师:即使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思想方法上一旦陷入形而上学,也不会取得认识上的进步。而他在晚年把运动归之于上帝,是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但是这主要是由于他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说明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我们在做事情、考虑问题时,也同样不可能超越历史,必须实事求是;在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也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巨大威力。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二、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师:达尔文从宏观的角度观察生物界的发展变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此理论在科学上和思想上有什么意义呢?生:(讨论)师: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核心观点是物种的“优胜劣汰”,他把变异和自然选择看作新物种起源的重要因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的综合,使生物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科学方法上,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马克思说:“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评价非常高,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立即赠给达尔文一本。达尔文对此也很感激,在回信中表示:“我们两人都希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地将造福于人类。”现代思维科学的三论之一——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指出:“早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化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汲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师:当科学发展到19世纪晚期时,在研究运动的最古老的物理学中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物理学的新时代开始。三、现代物理学的泰斗师:伦琴发现放射线和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微观世界的运动这样一个“新”的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也使人们的科学思想为之一新。爱因斯坦在总结前人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了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的相对论。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和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一切,连时间和空间这样过去被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的。相对论首先引起了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第一,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是辩证的统一。时间、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第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物质基础,即万有引力是由物质的存在与分布使时间与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更重大的影响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再次证明了物质第一的观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理论,是真理。但是,这是否就说明牛顿力学体系是错误的呢? 生:(讨论)师:牛顿力学是人类在低速运动时代关于运动规律的认识,在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这些认识依然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牛顿的发现,他自己的研究都是不会成为可能的。小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又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在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现代科学之父-牛顿二、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三、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1.课本P124《自我测评》:2.《同步导学》P101—1023.第23课学案.
学生学案: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一、原因:1、__________兴起;
2、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3、______________的努力。
二、成就:★
1、物理学:
(1)(英)牛顿:被称为“____________”;创立__________:他的巨著 《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阐述了_________的____ ____和 _____________。
(2)(德)爱因斯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提出“_________”:
意义:是原子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基础,
成为____________的基本理论之一。
2、生物学:(英)达尔文:他的成就《__________》(1859年)和“___________”:
1)内容:用事实证明物种的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的理论解释了__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化原则;
2)意义:从根本上推翻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24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课时 共1课时 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2、通过对托尔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绍,提高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3、通过学习和了解著名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继承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是21世纪的创造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使学生体会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文学名著中所创作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理解。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
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师: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下面,我们就结合所过的历史知识来观察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一、 “天才的艺术家”师:19世纪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了文学领域的主要地位,同学们知道哪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生:(介绍)师: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罗斯的普希金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是真实描绘西欧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小说,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俄国家庭道德关系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心理刻画细腻入微,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显赫地位。他在《战争与和平》的跋中说:“应当重复这句话:我是努力写人民的历史呀。” 师: 情感是极其显明的。我们介绍的这些作家,没有一个不是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尊重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些。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当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为了满足从视觉获得美感,就需要欣赏具有色彩或形体的作品——绘画或雕塑;为了满足从听觉获得美感,就需要聆听音乐作品。那些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需要而进行创作的杰出人物,就是艺术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培养和陶冶人们的艺术情趣,人们的艺术需要是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而艺术的源泉则是社会生活的实践。在17世纪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创建资本主义社会、极大地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艺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把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绍出来。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美术课所学知识归纳印象画派的风格特征)师: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义以创新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反对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主张画家到室外,根据眼睛在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的感受来作画,表现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开辟了绘画的新领域。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具有革新意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生:凡高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画家,而他又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充满了对贫苦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民贫困生活和劳动场面的作品。他一生曾画了许多幅《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创作激情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一样也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的。我们从古典主义音乐入手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概况。三、乐坛雄狮贝多芬师: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是大家所熟知的。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作曲。1729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学习。1800年左右听觉显著恶化,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失聪以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潮。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命运》片段。生:(欣赏交响乐《命运》)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解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顿、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乐,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位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关于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拥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实现共和。从1802年起,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就是今天《英雄交响曲》的由来。小结:艺术大师立足现实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献身艺术事业,用自己的心灵创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本章节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的科学进步、文学艺术繁荣,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定型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的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板书设计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一、“天才的艺术家”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二、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向日葵》三、乐坛雄狮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学案: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近代艺术成就)
一、文学:(俄)列夫.托尔斯泰:★
1、_____________ 文学巨匠;
2、擅长细致的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列宁称他是“___ ______ _____”和“ ”。
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绘画艺术:(荷)凡.高:★
1、_______ ___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2、他的画达到了______和______完美统一;
3、代表作:《________》(他认为是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
三、音乐艺术:(德)贝多芬:★
1、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___________的终结者和____________的开拓者。他的思想深受____________及其精神的影响。
2、特点:表现手段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极富心灵的 。
3、最大贡献:开创了________的新形式。
4、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邮市卸甲初中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统案
总第 25 课时
教师教案:
课题 第25课 弹《命运》论《英雄》--- 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 主备人 钱邦华 审核人 陈春林
教学目标 1、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2、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的能力与意识。3、了解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并给自己以启迪。4、培养收集、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预习本课
课前准备 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查阅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有关的乐谱、文字和音像资料。及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着重了解其成长历程。根据实际条件,合奏或独奏其作品片段。结合乐曲旋律,编排相应题材的散文、诗歌或舞蹈表演。查阅欧洲大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设计
“英雄”“命运”两大组分别派一位同学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播放交响曲的录音或录像。分别介绍两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思想内涵。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贝多芬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命运的?”学生谈论自己的感想。进行现场演奏和散文诗歌朗诵和舞蹈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活动总结:正是有了贝多芬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不懈追求,在加之那个革命的创业年代,才有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贝多芬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今天,我们的祖国也正处在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人才、人才辈出的年代。未来的人生旅程起步于同学们的今天。“英雄”就是那些战胜命运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板书设计 第25课 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学习与探究之四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第14课
师:同学们,“改革”和“革命”两个词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是不是准确呢?现在我们就一同到历史的长河中寻访俄国那段改革的岁月来寻找答案吧!
(提示:可从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两方面思考)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用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来说明改革的局限性.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方法提示:1.为什么改革?(原因或背景)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3.改革结果如何?(历史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集中,所以通过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展开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对俄国社会发展深远的影响等问题。
第15课
林肯纪念堂:位于华盛顿市区。1922年5月30日落成。它的36根柱子,代表了林肯任期内的36个州,56级台阶代表了林肯一生走过的56年。
第16课
这节课主要通过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使课程内容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下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学生的探究式、小组协作意识很强。
第17课
创设情境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
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教师鼓励各小组的成员就自己在生活中使用电和电器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言,从中加深理解电气化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学生对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也十分感兴趣,教师以知识展拓的方使用录像片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18课
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现在要求同学们来介绍相关知识。
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前收集发明汽车、飞机的各位发明家的有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比一比哪一组收集的资料最充实、介绍得最好。
课前同学们在收集资料中,老师适时指导,并且老师也应准备相关资料。
第19课
可分小组进行自我探究,然后交流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置疑。
根据自学,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解决的不满意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各小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交流,可以彼此置疑或补充。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补充。
生:尝试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场景
扮演德、奥、意、法、英、俄六国的代表,表演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再现历史的纷争。通过角色的扮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参与意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教师给予鼓励。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本课涉及到的列强各国复杂的矛盾斗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比较欠缺,接触较少,因而主要利用地图、通过探究学习、自学与补充资料相结合,并利用角色扮演、互动答疑等手段,把课堂留给学生,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第20课
(展示幻灯片)放飞和平鸽的优美图片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声夺人。营造视觉和听觉的强烈感受,感受和平。漫画,更加强烈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恰当的提问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了当时的背景。最后老师加以概括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正确掌握
(展示幻灯片)萨拉热窝事件图片(展示幻灯片)一战爆发的形势示意图、
(展示幻灯片)俄国十月革命引导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作用
(展示幻灯片)一战的后果---一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展示幻灯片)新时代的曙光,绝大多数学生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感受强烈,
但容易忽略新时代的曙光。
本堂课从设计到实施都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才真正的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21课
通过选取美国文学作品《根》中的部分片断,并将其改编成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了解美国历史上黑奴的悲惨遭遇。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审视罪恶的奴隶制和当时的社会。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历史和现实中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课堂助理播放电视剧《根》的主题音乐,用简短的开场白宣布活动开始)
本堂课从设计到实施都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才真正的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