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第二次月考
九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得 分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于
A. 腊玛古猿 B. 南方古猿 C.亚当和夏娃 D.外星人
2.以金字塔为象征的文明古国是
A. 古埃及 B 古中国 C 古印度 D古巴比伦
3.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佛经》 B《圣经》 C《汉莫拉比法典》 D《古兰经》
4.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 B.空中花园 C.木乃伊 D.金字塔
5.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 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6.斯巴达的一个官员说“一座以人墙代替砖墙的城市就是一座巩固设防的城市”。这句话表明斯巴达
A崇尚武力 B 重视农业 C注重体育 D加强城防建设
7.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8.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A穆罕默德 B耶稣 C 释迦牟尼 D 汉穆拉比
9.雅典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伯利克里时期 B.斯巴达克时期 C.屋大维时期 D.凯撒时期
10.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罗马展开长期争夺战的是
A.埃及 B.希腊 C.波斯 D.迦太基
11.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具有这些特征的国家是
A.埃及 B. 巴比伦 C.雅典 D. 斯巴达
12.标志奴制在西欧崩溃的历史事件是
A.斯巴达克起义爆发B.西罗马帝国灭亡C.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D东罗马帝国灭亡
13.“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C 武士阶层形成 D 大贵族势力形成
14.2005年一月1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万穆斯林聚集在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准备朝觐。此地是
A 麦加 B 麦地那 C 巴格达 D 耶路撒冷
15.在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A 东罗马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波斯帝国
16.下列反应了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语句是
A 条条大道通罗马 B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
C 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D 罗马城不是一日而建的
17.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征服地中海 D 布匿战争
18.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A 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19.马可波罗回归祖国的交通方式是
A 骑马 B 步行 C 乘车 D 乘船
20.下列不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蒙古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21.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什么人创制的
A 古埃及人 B 古巴比伦人 C 古印度人 D 古代中国人
22.“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这句名言是下列那位科学家说的
A 欧几里德 B 阿基米德 C 亚里士多德 D 祖冲之
23.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 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
A.《荷马史诗》 B.《三国演义》 C.《马可 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
24.下列作品中,反映阿拉伯地区社会风貌的是
A《荷马史诗》 B 《俄狄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 《汉莫拉比法典》
25.希腊著名的雕塑“掷铁饼者”的作者是
A 米隆 B 菲狄亚斯 C 波力克利特 D 荷马
26.希腊本土最大最完美的多利亚式建筑是
A 亚历山大港灯塔 B 万神殿 C 帕特农神庙 D 圆形大剧场
27.在古代世界中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腓尼基字母文字
28.关于阿基米德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古希腊人 B.他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C.他发明了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D.他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29.古希腊最杰出的喜剧家是
A 埃斯库罗斯 B 索福克勒斯 C 欧里庇得斯 D 阿里斯托芬
30.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的最高大的
A.天主教堂 B.佛教圣地 C.伊斯兰教圣地 D.东正教教堂
二、非选择题(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8分)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法律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文明古国?(2分)
(2)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上述人物何时统一该地区?(2分)
(3) 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名称是什么?(2分)
如何评价他的法律?(2分)
32、读图回答问题:(8分)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2分)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2分)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分)
(4)图中A能否管辖D?请写出关于该制度流行的一句话(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8分)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费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帝国?(2分)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与中国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帝国什么名称?(2分)
(3)帝国最初的200年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2分)
(4)该帝国通中国贸易的通道被称做什么?(2分)
34、日本大化改新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3分)有什么意义?(3分)
(1)背景
(2)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D A B A A D C B B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D A A B C C A C B D D A
二、非选择题(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8分)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文明古国?(1分)
古巴比伦。
(2)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2分)上述人物何时统一该地区?(1分)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
(3) 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名称是什么?(1分)这部法律维护了谁的利益?(1分)如何评价他的法律?(3分)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体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2、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2分)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1分)
农民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分)
封建主和农民
(4)图中A能否管辖D?为什么?(2分)
不能,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3、阅读下列材料:(8分)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费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帝国?(1分)
罗马帝国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与中国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帝国什么名称?(2分)
汉朝
大秦
(3)帝国最初的200年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2分)
条条大路通罗马
(4)该帝国通中国贸易的通道被称做什么?(1分)
丝绸之路
34、日本大化改新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3分)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有什么意义?(1分)
(1)背景
①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 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2)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