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检测试卷A
班级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选项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A. B. C. D.
2.下面四幅作品分别代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芒种”、“白露”、“大雪”,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若AE=2,则B,E两点间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4.能用无刻度直尺,直接准确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5.下图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6.如图,OP为∠AOB的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E为OP上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E=DE B.∠CPO=∠DEP C.∠CEO=∠DEO D.OC=OD
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 cm,BC=10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为( )
A.10cm B.12cm C.15cm D.20cm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则它的顶角是( )
A.70° B.100° C.110° D.130°
9.下列说法:
①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
③两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成轴对称的两图形一定全等
⑤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正确的有( )个.
A.2 B.3 C.4 D.5
10.如图,在△ABC中,AB=AC,∠A =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有下列结论:①BD平分∠ABC;②AD=BD=BC;③△BCD的周长等于AB+BC;④D是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2.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AE交边BC的延长线于点E,且∠BAD=20°,∠E=30°,则∠B的度数为________.
13.以下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大于3的有____个.
14.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 已知∠CEF=60°,则∠AED=____度.
15.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BD,点D到边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是____.
16.如图,若∠A=15°,AB=BC=CD=DE=EF,则∠DEF等于_____.
17.如图,在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在格纸中能画出与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包括本身),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_个.
1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AC⊥BD;②AC,BD互相平分;③AC平分∠BCD;④∠ABC=∠ADC=90°;⑤筝形ABCD的面积为AC·BD.
三、解答题(8小题,共66分)
19.把图中的图形补成轴对称图形,其中MN,EF为各图形的对称轴.
20.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D是△ABC外部的一点,连接AD,BD.已知AB=AD,AD∥BC,∠D=35°,求∠DAC的度数.
21.如图,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交AB于点F,试判断CE与CF的位置关系.
22.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DAE与∠DAC的度数比为2∶1,求∠B的度数.
23.如图,校园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灯柱的位置点P.(不写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
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于点E,BE=DE,已知AC=10 cm,BD=8 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5.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O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O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BD.
(1)求证:∠AOB=∠CDB;
(2)若△COD是等腰三角形,∠AOC=140°,求∠AOB的度数.
26.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直角边,A为直角顶点,在AD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F,连接CF,AB=AC,∠BAC=90°.
(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不与点B重合),线段CF和BD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给予证明.
(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D.不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睛】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3.【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
【分析】首先连接BE,由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BE=AE=2,即可求得答案.
解:连接BE.
∵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
∵AE=2,∴BE=2,即B、E两点间的距离是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A可以直接连接作对称轴,B、C需要找中点,D.还需要作水平和竖直的对称轴.
解:A.如图:; B.如图:;
C.如图:; D.如图:.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称轴的定义.
5.【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分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即可.
解:A、此图有2条对称轴,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此图有4条对称轴,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此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此图有3条对称轴,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对称轴可以采用折叠的方法,也可找到一对对应点,然后做出这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进而根据HL证明Rt△PCO≌Rt△PDO可以判断B和D,再证明△COE≌△DOE,可以判断A和C.
解:∵OP为∠AOB的平分线,PC⊥OA,PD⊥OB,
∴PC=PD.
在Rt△PCO和Rt△PDO中,∵PC=PD,PC=PC,
∴Rt△PCO≌Rt△PDO,
∴OC=OD,故D正确;
∵OC=OD,∠COP=∠DOP,OE=OE,
∴△COE≌△DOE,
∴CE=DE,故A正确;
∵Rt△PCO≌Rt△PDO,
∴∠CPO=∠DPO,而∠CPO不一定等于∠DEP,
∴无法判断∠CPO和∠DEP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
∵△COE≌△DOE,∴∠CEO=∠DEO,故C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Rt△PCO≌Rt△PDO是解题的关键.
7.【考点】翻折变换
【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D=BD,故AC+(CD+AD)=AC+B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ADE由△BDE翻折而成,∴AD=BD.
∵AC=5cm,BC=10cm,∴△ACD的周长=AC+CD+AD=AC+BC=15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分析】由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底角是35°,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其顶角.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其另一底角是3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其顶角为180°-35°×2=110°,
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9.【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①不存在SSA这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②根据角的轴对称性进行判断;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据此判断即可;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判断;⑤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判断.
解:①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①错误;
②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故②错误;
③两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③错误;
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成轴对称的两图形一定全等,故④正确;
⑤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2个.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1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分析】由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交AB于E,可得AD=BD,即可求得∠ABD=∠A=36°,又由AB=AC,即可求得∠CBD=∠ABD=36°,∠BDC=∠C=72°,继而证得AD=BD=BC,△BDC的周长等于AB+BC.
解:∵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交AB于E,∴AD=BD,∴∠ABD=∠A=36°,∵AB=AC,∴∠ABC=∠C=72°,∴∠CBD=∠ABD=36°,即BD平分∠ABC;故①正确;∴∠BDC=∠C=72°,∴BC=BD,∴BC=BD=AD,故②正确;∴△BDC的周长为:BC+CD+BD=BC+C+AD=AC+BC=AB+BC;故③正确;∵CD<BD,∴CD<AD,∴D不是AC中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1.【考点】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4x,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x的值,进而求得顶角的度数.
解: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4x,根据题意得:
x+x+4x=180
解得:x=30.
当x=30时,顶角=4x=4×30°=120°.
故答案为:12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正确利用方程思想是关键.
12.【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由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得∠BAC=40°,可得∠FAC=140°,再由外角平分线求出∠FAE=7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B+∠E=∠FAE, 即可求得∠B的度数.
解: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C=2∠BAD,
∵ ∠BAD=20°,
∴∠BAC=40°,
∵∠BAC+∠FAC=180°,
∴∠FAC=140°,
又∵AE是∠FAC的角平分线,
∴∠FAE=∠FAC=70°,
又∵∠FAE =∠B+∠E,∠E=30°,
∴∠B=70°-30°=40°.
故答案为:4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3.【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确定出对称轴的条数,然后判断即可.
解:①有4条对称轴,②有6条对称轴,③有4条对称轴,④有2条对称轴.
所以,对称轴的条数大于3的有3个.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14.【考点】邻补角与折叠的性质
【分析】先用邻补角求出∠DEF,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出∠AED.
解:∵∠CEF=60°,
∴∠DEF=120°,
∵折叠,
∴∠AED=∠DEF=6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邻补角与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邻补角的特点.
15.【考点】角平分线性质
【分析】过D作DE⊥AB于E,则DE=6,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CD=DE=6,求出BD即可.
解:过D作DE⊥AB于E.
∵点D到边AB的距离为6,∴DE=6.
∵∠C=90°,AD平分∠BAC,DE⊥AB,∴CD=DE=6.
∵CDDB,∴DB=12,∴BC=6+12=18.
故答案为:18.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6.【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AB=BC=CD=DE=EF,∠A=15°,
∴∠BCA=∠A=15°,
∴∠CBD=∠BDC=∠BCA+∠A=15°+15°=30°,
∴∠BCD=180°-(∠CBD+∠BDC)=180°-60°=120°,
∴∠ECD=∠CED=180°-∠BCD-∠BCA=180°-120°-15°=45°,
∴∠CDE=180°-(∠ECD+∠CED)=180°-90°=90°,
∴∠EDF=∠EFD=180°-∠CDE-∠BDC=180°-90°-30°=60°,
∴∠DEF=180°-(∠EDF+∠EFD)=180°-120°=60°.
【点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17.【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结合网格结构,分横向、纵向和斜向三种情况确定出不同的对称轴的位置,然后作出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从而得解.
解:如图所示,对称轴有三种位置,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有3个.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难点在于确定出对称轴的不同位置.
1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分析】根据题意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O可以证明△ABC≌△ADC、△ABO≌△ADO,可得AC、BD互相垂直,AC平分∠BAD、∠BCD.
解:∵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BAO=∠DAO,∠BCO=∠DCO,即AC平分∠BCD.故③正确;
∵AC平分∠BAD、∠BCD,△ABD与△BCD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互相垂直,但不平分.故①正确,②错误;
由题中条件无法证明∠ABC=∠ADC=90°,故④错误;
∵AC、BD互相垂直,∴筝形ABCD的面积为:AC?BOAC?ODAC?BD.
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⑤.
故答案为:①③⑤.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再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相应的结论.
19.【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画图即可.
解:如图所示: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其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
基本作法: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
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
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DBC,∠DAC=∠ACB,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解:∵AD∥BC,
∴∠D=∠DBC,∠DAC=∠ACB.
∵AB=AC=AD,
∴∠D=∠ABD,∠ACB=∠ABC=∠ABD+∠DBC=2∠D=2×35°=70°.
∴∠DAC=7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1.【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线合一定理证明CE平分∠ACD,然后根据CF平分∠AC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证得.
解:CE⊥CF.理由如下:
∵CD=CA,E是AD的中点,∴∠ACE=∠DCE.
∵CF平分∠ACB,∴∠ACF=∠BCF.
∵∠ACE+∠DCE+∠ACF+∠BCF=180°,∴∠ACE+∠ACF=90°.
即∠ECF=90°,∴CE⊥C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三线合一.
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B,再根据∠DAE与∠DAC的度数比为2:1,可设出∠DAC的度数,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B的度数即可.
解:∵D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AD=BD,
∴△DAB是等腰三角形,∠B=∠DAB.
∵∠DAE与∠DAC的度数比为2:1,
∴设∠DAC=x,则∠B=∠DAB=2x,
∴x+2x+2x=90°,
∴x=18°,即∠B=36°.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属较简单题目.
23.【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分别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和∠AOB的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点P.
解:如图,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到宣传牌C,D的距离相等的点则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故它们的交点P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面积求法
【分析】利用AC⊥BD于点E,BE=DE,得出S阴影=S△ABC,进而得出答案即可.
解:∵AC⊥BD,BE=DE,
∴点B,D关于直线AC对称,
又∵点E在AC上,
∴△BEF与△DEF关于直线AC对称,
∴△BEF≌△DEF,
∴S阴影=S△ABC,
又∵BD=8,
∴BE=4,
∴S△ABC=AC·BE=×10×4=20(cm2)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S阴影=S△ABC是解题关键.
25.【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2)设∠AOB的度数为x,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解:(1)∵△ABC和△O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OB=BD,∠ABC=∠OBD=90°,
∵∠ABO+∠OBC=∠CBD+∠OBC,
∴∠ABO=∠CBD,
在△ABO和△CBD中
,
∴△ABO≌△CBD(SAS),
∴∠AOB=∠CDB;
(2)设∠AOB的度数为x,则∠CDB=x,∠CDO=x﹣45°,
∠COD=∠COB﹣∠DOB=360°﹣140°﹣x﹣45°=175°﹣x,
∠OCD=180°﹣∠CDO﹣∠COD=50°,
①当∠CDO=∠COD时,x﹣45°=175°﹣x,解得:x=110°,
②当∠CDO=∠OCD时,x﹣45°=50°,解得:x=95°,
③当∠COD=∠OCD时,175°﹣x=50°,解得:x=125°,
故∠AOB的度数为110°或95°或125°.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2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F=∠BA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F和△A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F=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F=∠B,然后求出∠BCF=90°,从而得到CF⊥BD;
(2)先求出∠CAF=∠BAD,然后与①的思路相同求解即可;
解:(1)CF=BD,且CF⊥BD,证明如下:
∵∠FAD=∠CAB=90°,
∴∠FAC=∠DAB.
在△ACF和△ABD中,
,
∴△ACF≌△ABD
∴CF=BD,∠FCA=∠DBA,
∴∠FCD=∠FCA+∠ACD=∠DBA+∠ACD=90°,
∴FC⊥CB,
故CF=BD,且CF⊥BD.
(2)(1)的结论仍然成立,如图2,
∵∠CAB=∠DAF=90°,
∴∠CAB+∠CAD=∠DAF+∠CAD,
即∠CAF=∠BAD,
在△ACF和△ABD中,
,
∴△ACF≌△ABD,
∴CF=BD,∠ACF=∠B,
∵AB=AC,∠BAC=90°,
∴∠B=∠ACB=45°,
∴∠BCF=∠ACF+∠ACB=45°+45°=90°,
∴CF⊥BD;
∴CF=BD,且CF⊥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两边的夹角相等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各小题求解思路一般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