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3张PPT+2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3张PPT+2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5 14:17:26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15 课
明 朝 的 对 外 关 系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学习目标】【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三宝庙(泰国)三宝庙(马来西亚)你知道 这些“三宝庙”是为了纪念谁的吗?郑和新课导入一、郑和下西洋新知新讲1、看完视频后,说说你的所见、所闻、所想。问题引导大号宝船
长151.8米,宽61.6米座船新知新讲2、仔细阅读,结合教材:说说西洋的范围,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概况及意义刘家港红海沿岸1405-1433
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新知新讲西洋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新知新讲郑和下西洋背景皇帝:
前提:
目的:国力雄厚明成祖宣扬国威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新知新讲郑和下西洋概况1405--1433年刘家港先后7次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出海2万多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新知新讲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南亚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阿拉伯地区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非洲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合作交流1、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友好往来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间的亚非海上交通,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平之师
友好使者新知新讲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友情提示: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考虑合作交流主观:客观: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新知新讲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新知新讲二、戚继光抗倭背景经过评价123合作交流倭患危害严重背景:倭国、倭寇倭患倭国:日本倭寇 :日本的武士、奸商倭患:倭寇在中国沿海杀居民、劫财货, 无恶不作新知新讲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活动探究1、过程台州九捷福建、广东“戚家军”浙江平倭:台州九战九捷进入福建、广东剿倭
(与俞大猷合作) 2、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新知新讲如何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新知新讲问题思考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倭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民族自卫战争。新知新讲如何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新知新讲1. 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①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④其他爱国军民的鼎力支持和联合作战。合作探究2、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对比一下这两支军队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岳家军 ——金(女真族,今兄弟民族满洲族)
戚家军 ——日本(外来民族) 岳家军合作探究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新知新讲 阅读教材P74 小组合作完成
攫取澳门
时间:
掠夺者:
经过:
结果:1553年葡萄牙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几次入侵被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遭遇风浪为由晾晒货物,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获得允许,上岸擅自建房,进行贸易。合作探究 但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新知新讲明朝原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南海诸国的互市贸易。正德年间,移至高州电白县。1535年,葡萄牙人重贿明朝的指挥黄朝庆,得以在香山县所属壕镜澳(澳门)作为停船贸易的海澳,乘机混入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托言商船遇风暴,水浸贡物,请在澳门借地晒晾。明朝海道副使汪柏受贿,私自准许。起初还只是搭造茅棚停息,就船贸易。尔后逐渐建造居室扩充住地,到嘉靖末年,葡萄牙来澳门者已筑室千区。至此,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居住权。1887年澳门通过清朝政府被进一步沦为殖民地,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才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课外链接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巩固提高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课堂总结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CC学以致用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请回答:学以致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有何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启示?需要有强大的国力支撑;
应该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
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学以致用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