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05 08: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两个黄蝴蝶 , 双双天上飞。
不知为什么 ,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 天上太孤单。
------胡适
(中国第一首白话文诗歌)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在政治、经济、人权方面的具体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的 表现。
政治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享有民主自由权利、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A、政治:
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B、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C、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吾敢断言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说,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其存废问题为吾国早当解决之问题,应在国体宪法问题解决之先。”
------陈独秀《宪法与礼教》
(1)作者如何看待伦理与政治学说问题?
(2)依据材料,作者认为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作者认为该如何解决中国当时的伦理政治问题?
伦理问题的解决是政治学说的根本转变思想,废除孔教根本思想没有改变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③口号:
④指导思想:
⑤主要阵地:
⑥活动基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主与科学
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新青年》
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材料:“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观点:
材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
观点: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统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认为科学与人权并重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成就: 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的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915
—1917)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敬告青年》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1918---) 材料
“在破坏旧传统与重建现代价值的过程中,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
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主与科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民主和科学不仅是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是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性质: 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的斗争积极作用加深了学习西方的层次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2)脱离群众,不利于新思想的普及.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俄国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11月)
2、在中国,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3、 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李大钊的《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李大钊五四运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6、1920年起,许多地方建立 ;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7、1921年, 诞生;
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它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思想层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认识: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3、近现代中国文化在与西学的碰撞交融中前行。
4、历史 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D2、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组织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党
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D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D4、在新文化运动中,对新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有 ( )
①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②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
④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5、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从根本上体现的是( )
A、儒家的大同思想
B、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C、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
D、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
C6、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这表明他们       ( )                
A、 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 、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 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 、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D7、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向西方学习
D、主张民主共和
B8、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A9、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1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C11、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
A、《民报》 B、《新青年》
C、《工人月刊》 D、《劳动周刊》A观察图片回答:(1)该杂志的外文名的使用说明了什么?
法国曾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2)该杂志用新青年命名有何寓意?
以此唤醒国内的青年来摧毁旧传统,创建新文化。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 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1917年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教育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腐朽的封建思想。

质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白话语言、文体自由、内容思想新颖、通俗易懂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回答: 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赞美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坚信社会主义必胜。 阅读下列一段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陈序经说“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科学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 钱玄同称“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胡适写道:“独秀先生主张‘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的办法,我极赞成。”
回答:材料中是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东方(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____李时岳
回答:材料中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
新文化运动脱离了群众,不利于新思想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