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导入新课《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 代 外 交 = 屈 辱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2.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
3.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4.让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毛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 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个政策: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阅读史料:合作与探究1:阅读史料:从材料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严峻形势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B17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一个原则首次提出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确定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合作与探究2:阅读史料: 1954年 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和政治家风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日内瓦会议我做小记者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的报道工作,请你为大家做现场报道。
(时间、地点、特点、方针、意义)万隆会议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历史再现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周总理是怎么做的?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同
同:①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所体现的精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适用?合作与探究3: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合作与探究4: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Who is he ?感悟伟人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也破例为他将半旗课堂小结一个政策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与苏联等国建交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走向世界一个原则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一场会议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考链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中考链接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中考链接 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 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中考链接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1954年访问
缅甸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链接万隆会议时间:
性质(特点):
地点:
中国代表:
提出方针:
意义:
万隆精神: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国家)周恩来求同存异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 万隆精神”外交成就三: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