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检测试卷B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检测试卷B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16 14: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检测试卷B
班级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3年四川绵阳3分)下列“数字”图形中,有且仅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2.下列手机软件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3.下列四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
A.100° B.90° C.50° D.30°
5.如图,AB∥CD,AP,CP分别平分∠BAC和∠ACD,PE⊥AC于点E,且PE=3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
A.3 cm B.6 cm C.9 cm D.无法确定
6.图中由“○”和“□”组成轴对称图形,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  )
A.l1 B.l2 C.l3 D.l4
7.联欢会上,A、B、C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玩抢凳子游戏,在他们中间放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就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凳子应放的最适当位置是△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上高的交点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如果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D.若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
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D与B重合,点C落在处,折痕为EF,若∠AEB=70°,则∠的度数是 ( )
A.125° B.120° C.115° D.110°
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AC,DE⊥AC于点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AE=2EC,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B=3BF.其中正确的结论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在“线段、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角”这五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______.
12.求作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先观察图形,并确定能代表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分别作出这些关键点关于对称轴的________,根据已知图形连接这些对应点,即可得到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13.一辆汽车的牌照在路面旁水面的倒影为,则实际号码是_____.
14.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3次后,可以得7条折痕,连续对折5次后,可以得到________条折痕.

15.如图,已知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则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
16.如图所示,∠A0B=420,点P为∠A0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________,∠MPN ________.
17.如图,在△ABC中,AB=10cm,AC=6cm,BC=8cm,点D、E分别在AC、AB上,且△BCD和△BED关于BD对称,则△ADE的周长为__cm.
18.如图,∠ABC=50°,BD平分∠ABC,过D作DE∥AB交BC于点E,若点F在AB上,且满足DF=DE,则∠DFB的度数为_____.
三、解答题(8小题,共66分)
19.下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
(2)△ABC的面积为________;
(3)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则这个最短长度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在图形中标出点P)
21.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
(1)若,求的度数;
(2)若,的周长为,求的长.
2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BC上,AE是∠BAC的平分线,BE=AE,∠B=40°.
(1)求∠EAD的度数;
(2)求∠C的度数.
23.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C=BD,AD=DC,将△ACD沿AD折叠至△AED,AE交BC于点F.
(1)求∠C的度数;
(2)求证:BF=CD.
24.(1)如图1,在AB直线一侧C、D两点,在AB上找一点P,使C、D、P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短,找出此点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AOB内部有一点P,是否在OA、OB上分别存在点E、F,使得E、F、P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短,找出E、F两点,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AOB内部有两点M、N,是否在OA、OB上分别存在点E、F,使得E、F、M、N,四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短,找出E、F两点,并说明理由.
25.如图,已知△ABC中AB=AC,在AC上有一点D,连接BD,并延长至点E,使AE=AB.
(1)画图:作∠EAC的平分线AF,AF交DE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接CF,求证:∠ABE=∠ACF;
(3)若AC=8,∠E=15°,求三角形ABE的面积.
26.数学课上张老师将课本页第题进行了改编,图形不变.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如图,.求证:
如图,.求证:
如图,求证:
参考答案
1.【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定即可
解:A、有一条对称轴,故本选项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故本选项错误;
C、有三条对称轴,故本选项错误;
D、有两条对称轴,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熟记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概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3.【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概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第1,2,3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共3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4.【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分析】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到∠C=∠C′,然后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解:∵△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
∴∠C=∠C′=30°.
∴∠B=180°-∠A-∠C=180°-50°-30°=100°.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先过点P作FG⊥AB,可以得到FG⊥C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F=OG,即可求得AB与CD之间的距离.
解:过点P作FG⊥AB.
∵AB∥CD,
∴FG⊥CD,
∴FG就是AB与CD之间的距离.
∵∠BAC与∠D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AC于E,
∴PE=PF=PG,
∴AB与CD之间的距离等于2?PE=6(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6.【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对称轴.
解:观察可知沿l1折叠时,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完全重合,故l1不是对称轴;
沿l2折叠时,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完全重合,故l2不是对称轴;
沿l3折叠时,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故l3是对称轴,
所以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l3,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7.【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为使游戏公平,要使凳子到三个人的距离相等,于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可知,要放在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上.
解:∵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中间的凳子的距离相等,
∴凳子应放在△ABC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最适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8.【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中线、高线或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故A正确;
B.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B正确.
C.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故C正确.
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若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AB,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9.【考点】翻折变换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BC′、∠BC′F都是直角,因此BE∥C′F,那么∠EFC′和∠BEF互补,欲求∠EFC′的度数,需先求出∠BEF的度数;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EF=∠DEF,而∠AEB的度数可在Rt△ABE中求得,由此可求出∠BEF的度数,即可得解.
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EF=∠DEF,
∵∠AEB=70°,∴∠BED=180°-∠AEB=110°,∴∠BEF=55°,
易知∠EBC′=∠D=∠BC′F=∠C=90°,
∴BE∥C′F,
∴∠EFC′=180°-∠BEF=12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
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已知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想可得BD=CD,AD⊥BC,即可知②③正确;利用ASA证明△CDE≌△D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DF,CE=BF,即可得①正确;由AE=2EC,CE=BF即可求得AB=3BF,④正确,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解:∵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D=CD,AD⊥BC,故②③正确,
∵BF∥AC,
∴∠C=∠CBF,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在△CDE与△DBF中,

∴△CDE≌△DBF,
∴DE=DF,CE=BF,故①正确;
∵AE=2BF,
∴AC=3BF,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分析】写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即可得解.
解:线段有2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角有1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圆.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12.【考点】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分析】根据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
解:由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可知此空为:对称点.
答案:对称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作任意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只需要找出这个图形的关键点,作出关键点的轴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和性质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13.【考点】镜面对称的性
【分析】根据所求的牌照与看到的牌照关于水平的一条直线成轴对称,作出相应图形即可求解.
解:如图所示:
∴该车牌照号码为M12569.
故答案为:M1256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对称轴;难点是作出相应的对称图形.
14.【考点】图形的变化规律,翻折变换
【分析】观察图形,对折1次,是2﹣1=1条折痕,对折2次22﹣1=3条折痕,对折3次23﹣1=7条折痕,对折4次24﹣1=15条折痕,…,据此可得:对折n次是2n﹣1条折痕,即可解答问题.
解:对折1次,折痕为1条,1=21﹣1,对折2次,折痕为3条,3=22﹣1,对折3次,折痕为7条,7=23﹣1,…,依此类推,对折n次,折痕为2n﹣1条,所以,当n=5时,25﹣1=32﹣1=31.
故答案为:31.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得出数字的运算方法,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5.【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利用割补法,把阴影部分移动到一边.
解:把阴影部分移动到正方形的一边,恰好是正方形的一半,故正方形面积是6.
【点睛】割补法,等面积转换,可以简便运算,化复杂为简单.
16.【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故有PM=P1M,PN=P2N.由此即可得到△PMN的周长.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出∠P1PP2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PNM+∠PMN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MPN的度数.
解:∵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PM=P1M,PN=P2N,PP2⊥OB,PP1⊥OA,
∴△PMN的周长为PM+PN+MN=MN+P1M+P2N=P1P2=15,∠P1PP2=360°-90°-90°-42°=138°,∠P2=∠NPP2,∠P1=∠P1PM,∴∠PNM=2∠P2,∠PMN=2∠P1,
∴∠PNM+∠PMN=2∠P1+2∠P2=2(180°-∠P1PP2)=84°,
∴∠MPN=180°-(∠PNM+∠PMN)=180°-84°=96°.
故答案为:15,96°.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BCD和△BED关于BD对称,得出△BCD≌△BED,故BE=BC,由此可得出AE的长,再由△ADE的周长=AE+AD+DE=AE+AC即可得出结论.
解:∵△BCD和△BED关于BD对称,
∴△BCD≌△BED,
∴BE=BC=8cm,DC=DE,
∴AE=10?8=2cm,
∴△ADE的周长=AE+AD+DE=AE+AC=8cm.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知,点F的位置存在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在点F处或点F′处),根据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利用“角的两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如下图,∵DE∥AB,
∴∠DEC=∠ABC=50°,
∴∠DEB=180°-50°=130°,
(1)当点F在AB边上的F处时,由DF=DE和BD平分∠ABC可知,
此时△BDF和△BDE关于BD对称,
∴△BDF≌△BDE,
∴∠DFB=∠DEB=130°;
(2)当点F在AB边上的F′处时,
∵DF′=DE=DF,
∴∠DF′B=∠DFF′,
又∵∠DFF′=180°-∠DFB=50°,
∴∠DF′B=50°;
综上所述,∠DFB=50°或130°.
故答案为:50°或130°.
【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有以下两点:(1)知道点F的位置在AB上存在两种情形,并能画出对应的图形;(2)知道当点F在AB边上的F处时,△DFB和△DEB是关于∠ABC的角平分线BD对称的.
19.【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作出A镇关于燃气管道的对称点A′,连接A′B,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A′B与燃气管道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的位置.
解:作点A关于燃气管道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即点P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1)先作出各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3)连接BC′交直线l于点P,则P点即为所求点,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解:(1)如图所示;
(2)S△ABC=2×42×12×24×1=8﹣1﹣2﹣2=3.
故答案为:3;
(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PB+PC=BC′.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性质
【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然后由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AD=BD,继而求得∠ABD的度数,则可求得∠DBC的度数. (2)根据AE=6,AB=AC,得出CD+AD=12,由△CBD的周长为20,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解:(1)∵在△ABC中,AB=AC,∠A=40°, ∴∠ABC=∠C=70° ∵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 ∴AD=BD, ∴∠ABD=∠A=40°, ∴∠DBC=∠ABC-∠ABD=30° (2)∵AE=6, ∴AC=AB=2AE=12 ∵△CBD的周长为20, ∴BC=20-(CD+BD)=20-(CD+AD)=20-12=8, ∴BC=8.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BAE=4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C=2∠BAE=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1)∵BE=AE,∠B=40°,
∴∠B=∠BAE=40°,
∴∠AEC=∠BAE+∠B=80°,
∵AD是BC边上的高,
∴∠ADE=90°,
∴∠EAD=180°﹣∠ADE﹣∠AEC
=180°﹣90°﹣80°
=10°;
(2)∵AE是∠BAC的角平分线,
∴∠BAC=2∠BAE=80°,
∴∠C=180°﹣∠B﹣∠BAC,
=180°﹣40°﹣80°
=6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计算;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考点】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由题意可得∠B=∠C,∠BAD=∠BDA,∠C=∠DAC,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BAD=∠ADB=2∠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C的度数;
(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AC=∠DAE=36°,即可求∠B=∠C=∠BAE=∠DAC=36°,可证△ABF≌△ACD,可得BF=CD.
解:(1)∵AB=AC=BD,
∴∠B=∠C,∠BAD=∠BDA,
∵AD=CD,
∴∠C=∠DAC,
∵∠ADB=∠C+∠DAC,
∴∠BAD=∠ADB=2∠C,
∵∠B+∠ADB+∠BAD=180°,
∴∠C+2∠C+2∠C=180°,
∴∠C=36°;
(2)∵∠C=∠DAC=∠B,
∴∠DAC=∠B=36°,
∴∠BAD=∠BDA=72°,
∵折叠,
∴∠DAC=∠DAE=36°,
∴∠BAE=36°,
∴∠B=∠C=∠BAE=∠DAC=36°,且AB=AC,
∴△ABF≌△ACD(SAS)
∴BF=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
24.【考点】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1)由于△PCD的周长=PC+CD+PD,而CD是定值,故只需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C+PD最小.如果设C关于l的对称点为C′,使PC+PD最小就是使PC′+PD最小;
(2)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角OA、OB于E、F.此时△PEF周长有最小值;
(3)如图3,作M关于OA的对称点C,关于O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OA于E,OB于F,此时使得E、F、M、N,四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短.
解:(1)如图1,作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连接C′D交AB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理由如下:
在l上取不同于P的点P′,连接CP′、DP′.
∵C和C′关于直线l对称,∴PC=PC′,P′C=P′C′,而C′P+DP<C′P′+DP′,∴PC+DP<CP′+DP′,∴CD+CP+DP<CD+CP′+DP′.即△CDP周长小于△CDP′周长;
(2)如图2,作P关于OA的对称点C,关于O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OA于E,OB于F,则点E,F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理由如下:
在OA,OB上取不同于E,F的点E′,F′.连接CE′、E′P、PF′、DF′.
∵C和P关于直线OA对称,∴PE=CE,CE′=PE′,PF=DF,PF′=DF′,∴PE+EF+PF=CE+EF+DF,PE′+PF′+E′F′=CE′+E′F′+DF′.
∵CE+EF+DF<CE′+E′F′+DF′,∴PE+EF+PF<PE′+E′F′+PF′;
(3)如图3,作M关于OA的对称点C,作N关于O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OA于E,OB于F,则点E,F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理由如下:
在OA,OB上取不同于E,F的点E′,F′,连接CE′、E′F′,DF′.
∵C和M关于直线OA对称,∴ME=CE,CE′=ME′,NF=DF,NF′=DF′,由(2)得知MN+ME+EF+NF<MN+ME′+E′F′+F′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对称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作法
【分析】(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AC、AE相交,然后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它们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一点,过点A与这一点作出射线与B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F;
(2)求出AE=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F=∠CA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EF和△A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E=∠ACF;
(3)作高线EG,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EAG=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高线EG=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
解:(1)如图所示;
(2)证明:∵AB=AC,AE=AB,
∴AE=AC,
∵AF是∠EAC的平分线,
∴∠EAF=∠CAF,
在△AEF和△ACF中,

∴△AEF≌△ACF(SAS),
∴∠E=∠ACF,
∵AB=AE,
∴∠ABE=∠E,
∴∠ABE=∠ACF.
(3)解:如图,过E作EG⊥AB,交BA的延长线于G,
∵AB=AC=AE=8,
∴∠ABE=∠AEB=15°,
∴∠GAE=∠ABE+∠AEB=30°,
∴EG=AE=4,
∴三角形ABE的面积===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作法,确定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连接CD.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CD=∠BDC,进而得到∠ACD=∠ADC.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AC=AD.由SSS即可得到结论;
(2)过点B分别作BE⊥AC,BF⊥AD,垂足分别为E,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BF.再由HL证明Rt△BCE?Rt△BD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D,进而由AAS即可证明△ABC?△ABD;
(3)过点A分别作AE⊥BD,AF⊥BC,垂足分别为E,F.先证明点A在∠EBF的平分线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AF.由HL证明Rt△AED≌Rt△AFC,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D.根据AAS即可证明△ABC≌△ABD.
解:(1)连接CD.
∵BC=BD,
∴∠BCD=∠BDC.
∵∠ACB==∠ADB,
∴∠ACB+∠BCD=∠ADB+∠BDC,即∠ACD=∠ADC,
∴AC=AD.
在△ABC和△ABD中,∵AC=AD,BC=BD,AB=AB,
∴△ABC≌△ABD;
(2)过点B分别作BE⊥AC,BF⊥AD,垂足分别为E,F,
∴∠BEC=∠BFD=90°.
∵∠CAB=∠DAB,即点B在∠CAD的平分线上,BE⊥AC,BF⊥AD,垂足分别为E,F,
∴BE=BF.
在Rt△BCE和Rt△BDF中,∵BC=BD,BE=BF,
∴Rt△BCE≌Rt△BDF,∴∠C=∠D.
在△ABC和△ABD中,∵∠C=∠D,∠CAB=∠DAB,AB=AB,
∴△ABC≌△ABD;
(3)如图3,过点A分别作AE⊥BD,AF⊥BC,垂足分别为E,F,
∴∠AED=∠AFC=90°.
∵∠ABC+∠ABF=∠ABD+∠ABE=180°,∠ABC=∠ABD,
∴∠ABF=∠ABE,即点A在∠EBF的平分线上.
∵AE⊥BD,AF⊥BC,垂足分别为E,F,
∴AE=AF.
在Rt△AED和Rt△AFC中,∵AD=AC,AE=AF,
∴Rt△AED≌Rt△AFC,
∴∠C=∠D.
在△ABC和△ABD中,∵∠C=∠D,∠ABC=∠ABD,AB=AB,
∴△ABC≌△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