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1. 选择题
1.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基础的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我国一些地方至今保留着除夕夜“守岁”的风俗源于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
A.打退辽军的进攻 B.西夏与宋的边境战争
C.女真起兵抗辽的战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
6.某人想查阅有关唐朝的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论语》
7.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 )
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8.“皇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同下列哪位封建帝王有关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宗
9.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 “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0.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汤显祖
11.《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2.中国被誉为“瓷之国”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汉朝
13.下列关于宋词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 B.宋代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中的精品 D.李清照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14.毕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1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在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
A.汉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16.宋代“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一无”反映的是 ( )
A.用茶代替米饭 B.宋代饮茶风气盛行 C.天天用茶换米盐 D.茶只适用于百姓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地区出现的 ( )
A.交子 B.关子 C.合子 D.瓦子
18.“宋四家”的称谓源于他们在哪一方面的成就 ( )
A.诗歌 B.词作 C.散文 D.书法
19.元朝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国籍是 (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20.契丹族最初的经济生活以 ( )
A.游牧为主 B.种植为主 C.商业为主 D.抢劫为主
21.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22.“陈桥兵变”的发动者是 ( )
A.赵匡胤 B.元昊 C.赵构 D.赵括
23.曾与北宋政权并存的有 (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下列皇帝中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幽云十六州 ( )
A.阿保机 B.辽太宗 C.元昊 D.阿骨打
25.契丹各部最初互相战争,犹如一盘散沙,你知道是哪位契丹首领完成了契丹各部的统一吗? ( )
A.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皮罗阁 D.尺带珠丹
2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西夏 ②北宋 ③南宋 ④契丹 ⑤金
A.②④①⑤③ B.④②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①③
27.辽和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家统治不得人心 B.人民反抗金 C.国家统治腐朽 D.国家内部发生分裂
2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2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在 ( )
A.黄河下游 B.淮河流域 C.太湖流域 D.长江三角洲
30.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在 ( )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清朝
31.宋朝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 )
A.棉纺织业 B.制瓷业 C.采矿业 D.造船业
32.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33.宋朝时期,所产的丝织品质量最高的地区是 ( )
A.江浙地区 B.两广地区 C.四川地区 D.福建地区
34.下列地区中,出产最著名的冰裂纹瓷器的是 ( )
A.河北的邢窑 B.浙江的哥窑 C.浙江的越窑 D.景德镇
35.到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6.一位南宋的官员要回赠远方来的朋友两件礼物,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是 ( )
A.丝绸和茶叶 B.瓷器和布匹 C.丝绸和瓷器 D.瓷器和水果
37.瓦子在宋朝城市盛行,主要原因是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8.南宋时,一位北方厨师准备到南方开饭店,你认为他主要应经营下列什么项目最好 ( )
A.小吃店 B.包子店 C.羊肉馆 D.鱼馆
39.12世纪时,奴役蒙古各部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是 ( )
A.西夏 B.辽 C.金 D.西辽
40.南宋灭亡的时间是 ( )
A.1127年 B.1276年 C.1271年 D.1173年
4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一代天骄”是对哪位历史人物的评价 (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4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
A.建立三省六部制 B.建立内阁制 C.建立郡县制 D.建立行省制
43.下列著作中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向往的是 ( )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波罗行记》 C.《西游记》 D.《梦溪笔谈》
44.元朝时,台湾被称为 ( )
A.夷洲 B.琉球 C.流球 D.澎湖
45.下列科学成就属于郭守敬的是 ( )
A.创制“十二历” B.著《梦溪笔谈》 C.《农书》 D.《授时历》
46.我国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的科技名著是 ( )
A.《千金方》 B.《梦溪笔谈》 C.《农书》 D.《营造法式》
47.我国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发明或改造的是 ( )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48.下列古代科学家中,在相同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是 ( )
①张衡 ②贾思勰 ③沈括 ④孙思邈 ⑤司马迁 ⑥郭守敬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49.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裁分别是 ( )
A.司马光 纪传体通史 B.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C.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D.司马迁 编年体通史
50.元朝最著名的画家,人们把他的画称为“神品”,他是 ( )
A.张择端 B.吴道子 C.阎立本 D.赵孟頫
二.简答题
51.宋代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52.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53.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作用。
54.列举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三.连线题
55.
苏轼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如梦令》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 《窦娥冤》
四.材料解析题
56.材料: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⑴材料中“朝廷”是谁?(辽)与朝廷和好是什么事件?
⑵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
57.材料一: 古书记载,四川有很多人家,“多以种茶为业,有如五谷”,“采茶货卖,以充衣食。”
材料二: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⑴材料一的记载说明了什么?
⑵材料二的记载反映了宋代哪一生产部门发达?
⑶材料三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58.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⑴这首词是谁作的?生活的朝代是什么?
⑵周郎指谁?史称为什么事?
⑶此人对词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谁的词风与他一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DDBBD 6—10:CDDDC 11—15:CCDCC 16—20:BADDA 21—25:BAABA 26—30:BCDCB 31—35:DBABA 36—40:CBDCC 41—45:ADBBD 46—50:BCDCD
二、简答题
51.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自然条件优越。
52.①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②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③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④元朝的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⑤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53.①汉族人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潜入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④回族的形成。
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54.①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④北宋的科学家沈括著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⑤元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
三.连线题
55.苏轼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如梦令》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 《窦娥冤》
四.材料解析题
56.⑴北宋;澶渊之盟;
⑵宋辽交战,辽军大败;宋辽议和,辽朝撤兵,宋军给辽岁币;
⑶保持了辽宋之间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7.⑴说明宋朝时茶叶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主;
⑵反映了宋代采煤业发达。
⑶这句话是宋高宗说的;意思是: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上百万的收入;说明宋朝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58.⑴苏轼,北宋;
⑵周瑜,赤壁之战;
⑶他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辛弃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