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找春天》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识字教学,会认会写九个生字。(认知)
(二) 通过探索引导,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技能)
(三)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与趣。(情感)
二、教学要点
(一) 重点:发现初春的景色。核心问题:春天有什么特点?
(二) 难点:课文的修辞手法。核心问题:作者是怎样介绍找春天的?
三、教学策略
问答,讲授-接受,引导-发现,指导-操作。
四、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以及一些和文中匹配的春天的图片。
(二) 学生:已经具备对春天的体验和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且预习过本篇课文。
五、教学方式
(一) 导课
问题: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意图:通过听歌,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找春天的话题。
(板书1)
问题: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出和春天相关的知识。
问题:这些图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意图: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春天是怎样的。
(二) 略读全文
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
意图:通过互帮互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字词,学会合作学习识字。
问题: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意图:通过默读,引导学生感知大意,对课文中的春天结合导课图片有一个更深印象。
(三) 精读1、2、3自然段
问题:主人公是谁?他们有哪些动作?
意图:通过默读、分析、选择,引导学生理解段意。
(板书2)
问题:用怎样的读法才能表现文中孩子对春天来了的心情?
意图:通过朗读、比较、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孩子激动、愉快的心情。
问题:文中孩子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意图: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
(四) 精读4、5、6、7自然段
问题:文中的春天是怎么得来的呢?
意图:通过结合上文,引导学生理解到春天是文中孩子们找出来的。
(板书3)
问题:文中孩子们发现了春天的什么呢?
意图:通过默读、分析、选择,引导学生理解段意。
(板书4)
问题: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的呢?
意图:通过讲授、练习,让学生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板书5)
(五) 精读8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文中孩子们会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春天呢?
意图:通过朗读、交流,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
(板书6)
问题:本文找到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意图:通过朗读、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板书7)
(六) 结课
问题:同学们能结合本课文画出春天的景色吗?
意图:通过指导,让学生进行操作,加深对春天的感受。
六、教学板书
找春天(1)
孩子(2)
春天(3)
脱掉(2)
冲出(2)
奔向(2)
寻找(2)
细找(2)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6)
悟(7)
找(3)
春天很美趣味十足(7)
是(5)(())
眉毛(5)
眼睛(5)
音符(5)
琴声(5)
小草探头(4)
野花早开(4)
树木吐芽(4)
小溪叮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