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学方案 年 月
年级科目
初一历史
课题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编号
014
主备人
修订人
班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了解元末农民起义和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掌握明太祖改革官制的措施、设立锦衣卫、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增设东厂等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
学习重难点
掌握明太祖改革措施、设立锦衣卫、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增设东厂等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 1.(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C】?
2.(2016黑龙江大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主以来,封建帝王来取多种者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大祖废除丞相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3.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B】?
A.朱元璋设置了特务机构 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C.朱元璋设立了八股取土制度 D.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二、合作探究、展示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重点)】
1.元末农民起义(1)原因(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知识拓展】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元朝中后期,腐败的政治、沉重的徭役负担和统治阶级的经济掠夺,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爆发。(2)爆发:?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重点)】
1.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措施(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知识拓展】特务机构设立的利与弊(1)利:设立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弊: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制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在实现大权独揽之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知识拓展】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元朝设置的行中书省统管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分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民政和财政.司法和军务。三司长官互不统属,共商一省政务,最后均归皇帝领导。
元朝朝中央的大部分权力掌握在丞相手中,丞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明太祖废除丞相,取消了中书省,提升史、户、礼、具、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皇帝的权力更大了。 经过改革,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地强化了。?【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重点、难点)】
1.政策:明朝提倡尊孔崇儒。2.命题: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3.答卷(1)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2)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4.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知识拓展】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雏形
确立
完善
僵化
废止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场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末年
【知识点●经济的发展(重点)】?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方法指导】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方法指导】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三、课堂检测
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郡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现象说明【B】A.承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D】
A.扩大六部权力??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
3.一天,明朝大臣宋濂在家里请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障问他请了那些客人,做了什么菜,是否喝酒了。宋濂一一作客,?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A】A.皇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皇帝关心大臣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C】
A.设宣政院??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土??D.设军机处四、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三见右框)根据上述情景材料,探究问题。(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请在①和②处北上活当的解释内容米说明朝是如何强化星权的。答:①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材料二中的特务机构主要有哪些?这些特务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答:锦衣卫和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材料三中的八股取土开始于何时?“经义”的范围包括哪些?结合材料三,说说八股取士的利与弊。答:明朝。“四书”“五经”。
利:使考试更规范、更公平,使-些出身低微的人可以做官。
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4)明朝初期的统治者还实行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请再列举出一例。
答: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等。(符合题意即可)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特别提示】?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协调功能在下降,这不能表明封建制度更加巩固,恰恰是它衰落的表现。【史论术语】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指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即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材料二明朝最具特色的集权措施,莫过于特务机构的设置。昨天还只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或亲信宦官,明天就可能成为置你于死地的杀手。他们秘密接受着皇帝的差遣,游离于法律之上,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材料三在中国有过这样一种考试,这就是后期以经义八股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这是一种全国规模的、能相当客观且准确地判卷的考试,也许八股取士不能承担起创造出最好的文学、最好的思想、最好的学问或者救国救民的重任,但至少它履行其作为入仕的“敲门砖”?的功能看起来还是相当有效的。不管它有多少毛病,有它也许终胜于一个贫寒子弟想要入仕,完全无路可入、无门可敲。因此,这项制度行之有效地实行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