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共1课时)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2.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案例(一)----------------------------------------------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法。导入新课可用此法,使学习的内容前后相衔接。
2.说、看、议结合法。像“火烧圆明园”的内容,就可以把教师的解说、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发表议论等形式结合起来,加强教学效果。
3.分析归纳法。对沙俄的割地行径可采用此法。
4.连环提问法。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目可采用此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放 第一幅是圆明园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了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了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等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的。 看图片,了解圆明园被毁前、后的不同景观,听教师的讲述,感知历史。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对比、讲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 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与活动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 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列强的贸易情况资料。) 3、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帮助学生对此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我们把这次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含义。4、播放视频录像《火烧圆明园》,看一看人间的这场罪恶是如何发生的.5、沙俄趁英法联军进犯我国之际,趁火打劫,在战争期间割走了我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再加上后来陆续割让的,竟达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出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出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6、布置学生阅读本目内容,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7、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其主观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人民群众有什么反应?8、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的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9、指导学生明确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打击的目标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最后结果怎么样 10、我们把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制一个表格,这个表格的内容应该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侵略者、主要条约内容(结果)。要求表格制成之后,能从表中看出,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侵占,因此,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11、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12、总结: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不懈的抗争。 学生回顾上课内容,并举手回答: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明确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与鸦片战争目的相同,但从时间、规模、要求和结果来看,都比第一次鸦片战争进了一步,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我们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听教师的讲述,了解英法等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看录像,小组合作交流,汲取有效信息,并谈谈感想、看法。学生对照《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其特点一是趁火打劫,包括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二是步步蚕食。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了中国局势的急转直下。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这样,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是这样。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请同学们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目下的内容。看后请复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情况。学生明确:领导人:洪秀全 定都:天京。打击目标: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成果: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1860年,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明确: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学生制表(教师在学生制完表格之后,把示范表格打出)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学生听教师讲述。 回顾旧知识,引出所学新知识。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图带表,以表证图。从而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和培养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火烧圆明园
2、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学反思:
本课所讲内容较杂,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理清线索并要求学生作出推断并认识和领会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方法和原则,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原因
---------------------------案例(二)------------------------------
导入新课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内容探究]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教材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课后的“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教师过渡: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教材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教材表格所列的项目,回答: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对照课本地图明确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3、学生完成课后“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教材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1、太平军为什么要把抗击清朝统治作为首要目标?----因为清朝统治腐败。
2、为什么清朝统治腐败就应作为抗击的首要目标,当时西方列强也在入侵啊?----西方列强之所以能在中国肆无忌惮地抢劫、焚烧,就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如果不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即使把英、法等国今天打退,明天还会有另外的侵略者进来。只有从根本上把清朝的统治推翻,才能挡住列强的进攻。圆明园被焚毁的罪恶才不会再在中国发生。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请同学们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 [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参与国家
2、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条约、割占领土情况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平军抗击洋枪队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