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世界格局的演变(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世界格局的演变(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1 16: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单元 世界格局的演变(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笔记 (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啊!)
导学天地 (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二战后初期,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 的正式开始;在经济方面,美国实行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也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相对抗。于是,形成了两极格局对立的格局。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
2、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思考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可通过与同学们讨论,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结合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状况得出正确结论。
自我测评 (要闯关吗?我来试一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开始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B.丘吉尔 C.杜鲁门 D.肯尼迪
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它国的干涉和控制
3.为对付美国的军事组织,苏联针锋相对,其措施是
A.建立华约组织 B.发展核武器 C.入侵阿富汗 D.建立导弹基地
4.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5.反映美苏两国剑拔弩张、争霸达到白热化的事件是
A.两极格局形成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和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
请回答:
① 两位总统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点?为什么会这样?
②基于上述外交政策,他们当政时分别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美苏争霸过程中得到的错误的认识是
A.霸权主义使人类和平面临威胁 B.争霸是针锋相对不可缓和的
C.牺牲小国的利益是平衡大国利益的砝码 D.大国争霸是靠经济军事实力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约组织建立
3.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 B.地区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冲突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势力实行冷战政策,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政治手段 B.采用经济手段 C.采用军事援助 D.采用战争手段
5.20世纪80年代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猛烈的势头,其根本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B.同中国改善关系
C.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D.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
材料二:……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共产党)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
回答:
①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要援助俄国?
②丘吉尔为何发表“铁幕”演说?其目的是什么?
③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是否意味着丘吉尔的根本立场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
回答:
①《北大西洋公约》是何时签订的?缔约国成立了什么组织?
②从以上公约条款的规定中,可见缔约国实行的原则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③公约签订后,苏联等国采取了怎样的相应措施?
学思之窗 (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双方从而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
【探究问题】美苏为什么从盟友转为敌手?
【点拨】有关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其次要分析一定国际形势下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影响;而美苏之间除此之外还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对法西斯的共同基础已不复存在。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苏联的影响也急剧上升,不甘居美国之后。在世界主要矛盾转化后,美国要称霸世界,敌对则不可避免。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史海泛舟 ( 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始末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次讲话中宣布,为了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可能发生的美苏核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已经制订了《总统战略防御倡议》,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由于这一计划所设想的核大战主要是在外空进行的,因而又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1985年1月3日,美国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整个防御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用卫星携带的常规弹头对刚发射出的来袭导弹进行拦截,并击毁其中一部分;第二层,用卫星或地面上配备的激光等高新技术武器对穿过第一层防线的来袭导弹进行拦截,并再击毁其中的一部分;第三层,用地面发射的导弹拦截并全部摧毁在前两层防线中漏网的导弹。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是美苏核军备竞赛加剧的结果。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在数量上大体相当,但在导弹命中的精确度和多弹头技术方面,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从70年代开始,苏联急起直追,先后发展了5种威力巨大的洲际导弹,其多弹头技术和命中精确度逐渐与美国接近,从而有能力在第一次核打击中摧毁美国的大部分陆空洲际导弹以及相当一部分战略轰炸机和导弹潜艇,使美国的战略核力量也处在受威胁的地位。因此,美国感到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终于在1993年达成了对美有利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随着美俄核力量对比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已在前几年宣布不再继续执行原来的“星球大战”计划。
【阅读小贴士】“星球大战”计划是美苏军事竞争的结果,是美国为确保其核军事优势而拟建的战略防御系统,其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前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你是如何看待“星球大战”计划的?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学习笔记 (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啊!)
格局:“一超多强”,随两极格局的结束而暂时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_______方向发展。
一方面: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
表现 界领袖”,推行____战略 ,利用____________随意干涉国际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___________系统。
另方面: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加强。
原因:世界政治格局的_____________根源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起因: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冷战后,地区冲突、
_________ 、宗教纷争不断,__________利用、介入这些矛盾
科索沃战争 并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对世界___________ 的挑战。
表明:世界________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_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导学天地 (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格局朝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是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世界在向新格局的过渡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需要互相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自我测评 (要闯关吗?我来试一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的“一超”是指 A.欧盟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2.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军事集团 B.经济实力 C.外交政策 D.人权问题
3.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 B.新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局面还会较长时间存在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4.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这一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大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第五次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5.下面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
B.科索沃战争以南联盟的胜利而结束
C.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受阻
D.美国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2年,李鹏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说: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并不安宁。
材料二: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回答:
(1)材料一中“旧的格局”指什么?“新的格局”又指什么?
(2)哪些因素使“天下并不安宁”?
(3)“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我们应当怎么做?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次战争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车臣战争
2.2003年3月,美英联军绕过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表明了
A.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 B.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正确的是
A.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主题
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被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所取代
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欧发生剧变是偶然的
B.苏联解体与80年代苏联的社会动荡无关 C.两极格局现在已经终结
D.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5.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长时间的轰炸,下列关于这一事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美国为人权而战是正义的
二、非选择题
6.一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是什么?谈谈你对世界格局的认识。
7.有人说美国虽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是不得人心的,美国不能独霸世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思之窗(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自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全球恐怖主义而缓和了美中、美俄、美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有人说美国已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探究问题】美国是否真的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点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两大主题。而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恐怖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仍难以根绝。本题可从当今世界美国的所作所为予以论证。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大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暴露了其称霸全球的野心。如:未经联合国授权,联合英国进攻伊拉克;确定邪恶国家;采取先发制人战略;部署全球导弹防卫系统;北约东扩等。它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恐怖主义行为此起彼伏,很多是针对美国的。美国政府应反省自己的政策。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史海泛舟 ( 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几种解释
1.“一、三、五”体系: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田中明彦1991年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赋予正统性上存在着美、苏、英、法、中五个中心。上述三种力量可称为“一、三、五”体系。
2.“多权力中心”说: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3.“一、二、五”体系:中国学者中持比较多的看法是:①从综合国力上看,当推美国一家; ②从军事上看,在一个相当时期里仍是美俄两极,因为他们仍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③政治上,将出现美、俄、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在过渡时期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4.单极—多极结构:少数中国学者主张,目前的世界处于“单极—多极结构”,即美国独霸下的多极结构,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提法低估了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极结构对美国起制约作用的一面。
【阅读小贴士】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虽然对多极化的解释各抒己见,但其依据或理由却有共性。你知道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学习笔记 (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啊!)
趋势:随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增长。
表现 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增大。
________________趋势加快。
1995年1月,_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一个重要表现。
对世界经济:各国间__________的障碍减少,便于组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影响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___________竞争。
对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_和 _________相对落后,在竞
弊 争中处不利地位。
_____________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导学天地 (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须明确新技术革命是其根本原因:世界20世纪末叶,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之中,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通讯、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的运用使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方式有了变化。信息网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增长形式成为可能。全球通讯网络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共享经济资源和文化知识。信息网络的全球分布使各区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球信息的支配,产生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必须明确经济全球化如同一些新的科技成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又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更加悬殊。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相对劣势,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
3、在此一定要清楚中国加入WTO的原因:①中国需要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自我测评 ( 要闯关吗?我来试一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是
A. 矛盾与冲突 B. 和平与发展 C. 冲突与动荡 D. 动荡与战争
2. 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实现市场开放和公平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贸易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华沙条约组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 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加快生产活动全球化重要角色的是
A. 金融机构 B. 经合组织 C. 跨国公司 D. 经贸组织
4、中国为美国波音737飞机制造机翼,这最能说明
A.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中国吸引外资
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D.中国科技实力雄厚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①国际投资增长 ②国际贸易增长 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④慈善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我国加入WTO后最有利的是
A.提高对外贸易价格 B.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C.保证出口大于进口 D.降低进口货物价格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厂 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当地居民2 500多人死亡。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的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二册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工业化的弊端”,请举出你身边体现工业化弊端的两个典型事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决“工业化的弊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8年后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蔓延,它给英国的畜牧业造成了灭顶之灾,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也深受其害。世界各国相继决定停止进口欧洲产的牛肉和肉制品。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将威胁到各国的安全
B.建立贸易壁垒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C.商品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D.停止进口这些牛肉制品根治了疯牛病和口蹄疫
2.最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事项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欧洲联盟的建立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扩大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许多亚洲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政局动荡,这说明
A.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B. 亚洲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C.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大 D.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转嫁危机
4.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这最能证明
A. 中国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B.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善于捕抓机遇
C.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 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②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③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④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共定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特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材料四: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两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在国内进行。
——以上均摘自《当代世界史》
回答:
①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②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种趋势
③材料三中,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学思之窗 (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充实!)
【自主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探究问题】你如何认识和看待反全球化这种现象?
【点拨】解题关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反全球化运动忽视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只能面对现实,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史海泛舟 (读一读,哇,收获很大!)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在此背景下,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
198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举行,会议通过的《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截至2007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小贴士】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它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第七单元 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C 2. D 3.A 4.C 5.B
二、非选择题
6.(1)战略进攻;战略防御 与本国当时的经济军事实力有关
(2)杜鲁门:侵朝战争 ,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
尼克松:结束越南战争,与中国缓和关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 D 3.A 4.D 5.C
二、非选择题
6.①德国突袭苏联;英国已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援助俄国能减轻英国的压力。
②反法西斯战争结束,英美与俄国的结盟已无意义,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双方分歧加深;挑起东西方的“冷战”。
③根本立场没有变;都是为了英国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7.①1947年签订的,缔约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原则是"集体防御";美国、加拿大联合西欧国家在军事上共同与苏联抗衡。
③苏联等国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 D 2.B 3.B 4.C 5.B
二、非选择题
6.①两极格局、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②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纠纷(或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③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势力增强,成为牵制美国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世界性战争爆发可能性小。
我们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 2. C 3.C 4.C 5.D
二、非选择题
6.①一战摧挎了同盟国、协约国争霸世界的对峙格局,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
③日本、西欧各国的迅速崛起;第三世界形成;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④“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7.同意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势力增强,成为牵制美国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B 2. A 3.C 4.A 5.A 6. B
二、非选择题
7.(1)①发达国家将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把污染和危害转移到国外。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2)举例正确即可得分。(如大量汽车的使用造成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等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 2. D 3. C 4. D
二、非选择题
5.①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国际金融发展
②观点片面;虽然差距拉大,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拉大,贫富差距增加。
④对外开放,改变对外贸易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6.①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全球一体化。③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美好的前景。没有中国的参加,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________。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美苏争霸
九十年代:1991年,苏联解体,_____ 随之结束。
八十年代:美强硬,苏收缩。苏联领导人提出_______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并从_______撤军;美国也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苏联随经济军事实力增强,采取了_______战略,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______(苏联霸权政策发展到极点)。
七十年代:苏攻美守。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之中,尼克松于1969 年实行________;
五六十年代: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优势在美国。1962 年发生的_______证明了这一点。
冷 战 中 的 对 峙
冷战政策
“遏制” ___________和干涉别国内政。
实质:
表现
苏联:成立 ________组织等。
美国
军事上: ___________ 组织的建立。
经济上:“_____________”的实施。
政治上:“ ____________”的出台
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