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6 07: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束缚了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将它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城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意义: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意义和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目标: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发展的意义。二、共同繁荣发展
看课本,总结一下民族共同发展的表现?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4、实施西部大开发。表现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
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
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
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
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
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2.举措及成效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主义社会(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一五”计划时期(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成就(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侗族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
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西气东输新疆塔里木油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升华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事例宪法政论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课堂小结民
族大

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含义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4.进行西部大开发提出5个自治区 【巩固提升】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C.民族平等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自治区有( B ) A.10个 B.5个 C.6个 D.8个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 ) A.广西 B.香港 C.甘肃 D.福建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D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这些成就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C )
A.彻底完成了的民主改革 B.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6.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D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进行了( B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改革开放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8.“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的修通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D )A.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彻底消除了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