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练习[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11 1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桃花源记了解背景
本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写于永初二年,即宋武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2年.此时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年轻时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他生活的时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用阴谋手段,用毒酒杀死晋恭帝。这就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刻画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本文的线索是: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顺序。
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决心 “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的身份。
“忘”、 “忽逢”、“甚异”、“欲穷”生动揭示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其中“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出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5、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基础知识训练一、词1、写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具答之 ————————————————————
便要还家———————————同“俱” 完全、详尽同“邀” 邀请2、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同义词。
悉如外人———————————————
便要还家———————————————
缘溪行————————————————
怡然自乐—————————————咸来问讯 并怡然自乐 皆出酒食各复延至其家便扶向路欣然规往3、词性活用。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处处志之——————————
才通人———————————
4、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形作动 对……感到差异 形作动 走到……尽头名作动 用符号作标志使动用法 使……通过5、词义古今对照。芳草鲜美 古————— 今——————
欲穷其林 古————— 今——————
豁然开朗 古————— 今——————
屋舍俨然 古————— 今——————
阡陌交通 古————— 今——————
来此绝境 古————— 今——————
无论魏晋 古————— 今——————
妻 子 古————— 今—————
说如此 古————— 今—————
二、句1、划分句子停顿。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后遂无问津者 / / // / // / / // / / / / /2、特殊句式 问所从来 ( )宾语前置3、根据要求写句子(1)写出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写出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写出描写桃花源居民风习的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写出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的句子
(5)写出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最能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理解感悟1、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议一议对这种社会应如何评价?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社会。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空想,但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写出了桃源人的——————————
9、“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暗示了桃源中人什么心情?热情好客,风气淳朴
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一事,设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