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生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生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4 17: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010年高考考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_____与_____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3)_____革命的胜利。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1)“_____”: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__________”:取消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然后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坚定地站在_____阵营一边。
【练习1】(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成果: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练习2】(2010高考广东文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_____年12月,周恩来接见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①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_____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练习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___年,中国首次以世界_____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练习4】(2008上海单科,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国家主权理论
2、万隆会议
(1)___年,___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_____”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备注】“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_____和_____不同。
(2)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_____各国的联系。
(3)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成为“_____”。
【练习5】胡锦涛主席于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三国,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练习6】(2009高考四川文综)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