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件(3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件(3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7 08: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居室建筑的演进
习俗风尚的变革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


西装领结


中山装
(1)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为主
(2)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并在民国后流行
(3)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合璧)
男装的演变
长袍马褂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


西装领结


中山装
(1)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为主
(2)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并在民国后流行
(3)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合璧)
男装的演变
西装领结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


西装领结


中山装
(1)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为主
(2)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并在民国后流行
(3)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合璧)
男装的演变
中山装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的含义
长袍马褂
西装领结
中山装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新式旗袍
旧式旗袍
女装的演变
短袍窄袖合身适体
宽松肥大
2.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军装、干部服
列宁装
军装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和经济实力选择服装
小结
时间阶段 表 现 服饰特征 流行原因 变化趋势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旗袍宽松肥大→短袍窄袖合身适体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 欧美服饰的影响;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人们思想解放;民国初颁布“剪发易服”的政策;西服、旗袍具有适体美观的魅力等。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山装和列宁装、干部服、绿军装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人们以服装的同一性表达对党的拥戴和对革命的热爱。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服装花色、款式、面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和经济实力选择服装。 美观大方异彩纷呈彰显个性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环境宽松;社会生产力不断;港台和欧美等文化的影响。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传统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追求色、香、味俱全。

2.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与中餐存在明显区别

3.西餐传入影响
(1)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生活
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等
蔬菜:洋葱、卷心菜、胡萝卜等
(2)出现了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传统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追求色、香、味俱全。

2.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与中餐存在明显区别

3.西餐传入影响
(1)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生活
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等
蔬菜:洋葱、卷心菜、胡萝卜等
(2)出现了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传统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追求色、香、味俱全。

2.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与中餐存在明显区别

3.西餐传入影响
(1)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生活
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等
蔬菜:洋葱、卷心菜、胡萝卜等
(2)出现了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
居室建筑的演进
1.房屋外观:
①传统建筑:
中国北方:四合院
中国南方:江南水乡
②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里首先出现。
③全欧化住宅: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开始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命名。
④中西合璧
2.室内家具:西式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穿衣镜、坐钟、写字台等。
四合院
江南水乡
居室建筑的演进
1.房屋外观:
①传统建筑:
中国北方:四合院
中国南方:江南水乡
②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里首先出现。
③全欧化住宅: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开始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命名。
④中西合璧
2.室内家具:西式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穿衣镜、坐钟、写字台等。
居室建筑的演进
1.房屋外观:
①传统建筑:
中国北方:四合院
中国南方:江南水乡
②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里首先出现。
③全欧化住宅: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开始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命名。
④中西合璧
2.室内家具:西式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穿衣镜、坐钟、写字台等。
居室建筑的演进
1.房屋外观:
①传统建筑:
中国北方:四合院
中国南方:江南水乡
②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里首先出现。
③全欧化住宅: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开始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命名。
④中西合璧
2.室内家具:西式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穿衣镜、坐钟、写字台等。
中式家具陈设
西式家具陈设
下东街的变迁
1990年
2019年
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崇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②婚礼形式:旧式→新式,由繁到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2)丧葬礼俗:厚葬、土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由繁到简。
(3)其他:
①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采用公历等。
②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③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 步入社会。
晚清婚礼
民国西式婚礼
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崇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②婚礼形式:旧式→新式,由繁到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2)丧葬礼俗:厚葬、土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由繁到简。
(3)其他:
①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采用公历等。
②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③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 步入社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