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报业的发展
广播影视的普及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大众报业的发展
1.中国报纸历史渊源
唐代:《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大众报业的发展
①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②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社会改革和革命的推动。
④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2.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3.中国报业发展历程(1)西人办报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万国公报》是西方基督教会于1868年9月5日在我国上海创办的一份综合性周刊,原名《中国教会新报》。
(1)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
(2)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
如何评价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
(2)国人办报
19世纪70年代国人开始自己办报。
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通俗性报刊
1、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2、满足市民阶层需求
3、知识性与趣味性
4、按类别专门分工
特点
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近代发展
①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③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产生
(2)近代发展
(3)现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广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由新闻、商情、文艺等向教育、娱乐、社会乃至宗教等方面拓展。
2.电影
(1)传入中国:19世纪末
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2)开始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任景丰
谭鑫培
2.电影
(3)著名影片:
建国前:《孤儿救祖记》:早期无声电影,已有完整的剧情
《火烧红莲寺》: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首次获国际大奖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
《三毛流浪记》
新中国:
①改革开放前
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题材。
②改革开放后:《红高粱》《霸王别姬》
(4)发展特征
①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②民国时期发展快速,涌现众多知名导演、明星、优秀作品。
③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3.电视
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
②诞生标志: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电视
③电视迅速普及:改革开放后,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2008年“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超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兴起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发展简况
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008年底网民达到2.98亿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3.功能
(1)政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
(2)经济:互联网构筑新型家庭经济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从事多种经济活动
(3)生活: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上游戏、网上远程教育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②催生着当代中国教育、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③存在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
4.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对我们有何利弊?
从无声到有声
广播影视的普及 电影发展状况 从黑白到彩色
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电视发展状况
大众传媒的更新
最早办报的标志1873《昭文新报》
通俗性报刊广受欢迎
大众报业的发展
原因 时代的召唤
国人办报状况
近代广播发展状况 几个“第一”
特征 以新闻、言论为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
互联网出现的原因
互联网高速发展
中国发展状况
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一、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 代购任何一要开拓信息沟通渠道。
条件:科技革命发展,传媒技术进步。
二、成果: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互联网媒介三
大体系。
三、影响:
1、信息传播快捷化、对象大众化、范围全球化,促进社会进步。
2、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兴起,引起生产模式变化。
大众传媒的更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