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2.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学习难点: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入:
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
自主学习: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 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 、
、 、 ,印度的 、 、 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人, 人把它发展并传播。 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 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 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 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合作探究:
1.数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2.学生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动手圈点和标注:
A、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
B、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
C、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
精讲点拨:
1.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45页“自由阅读卡”,温故知新:
2.《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3.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达标检测:
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腓尼基人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2.什么时期开始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A.10世纪 B.11世纪 C.13世纪 D.16世纪
3.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A.阿拉伯 B.印度 C.英国 D.意大利
4.印度人用什么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A.汉字 B.梵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5.下列表述不正确是
A.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
B.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 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的糖、稻米、棉花等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D.《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6.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 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有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到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①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②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识图题
8.看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人物来到过中国,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国人?
②他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D
7.4.①赞同。阿拉伯在东西方交流中吸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②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8.①马可·波罗。②意大利人。③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拓展提升:
罗马古道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对帝国境内各地的统治,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这种道路当时称为驰道,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路,它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的高速道路网。这些道路遍及亚平宁半岛和整个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的驰道已经达到372条,总长度大约有8万千米,其中,仅意大利境内就有2万千米。这些驰道连接了帝国境内所有重要的地点,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名副其实的。这些道路的路面多以石块铺成,历经一两千年的风雨沧桑,许多罗马古道至今仍然在使用。在欧洲很多地方还可以见到保存非常完好的罗马古道。
《马可·波罗行记》关于东方富庶情况的记载
马可波罗称大汗的禁了军为勇爵,共1.2万人。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日本“根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日本“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自珠之价等重。”
锡兰岛“所产之红宝石,他处无有,……岛中国王有一红宝右,为世界红宝石中之最大而最美者,……其长有一大掌,其巨如同人臂。是为世界最光辉之物,其红如火,毫无瑕疵,价值之大,颇难以贷币计之。”
印度一个国王“项上戴环,全饰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及其他宝石之类,……胸前项下,悬一丝线,串大珠104颗与红宝石数粒。……臂上亦带三金环,全以重价珍珠宝石为饰;腿上,甚至脚趾亦然。因是国王所带之黄金珍珠宝石价值连城。此事不足为异,盖其所藏甚多,兼为国中之所出也。”
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动脑筋与练一练
选做题:结合课本《十四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进行绘制。
知识梳理: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创造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3.发展经过: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②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④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二、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
1.马可·波罗其人
(1)国籍:意大利人
(2)经历: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马可·波罗行纪》
(1)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
(2)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
(3)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