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16 16: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迭择腰(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2分,共30分,毎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人体生K必霈六大营养素,下列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B.
C. D.
2.(2分)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5.(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
B.用炉具清洁剂除去自来水管上的铁锈
C.冬季用燃煤取暖时要在煤炉上方加装烟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
6.(2分)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冒白烟
C.向少量的氧化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黑色粉末部分减少,溶液由变成黄色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7.(2分)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加熟石灰研磨,检验铵态氮肥:NH4NO3+Ca(OH)2=Ca(NO3)2+NH3↑+H2O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aO+CO2↑
C.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2SO4+2Al(OH)3=Al3(SO4)3+3H2O
8.(2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牛奶、蛋类等都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②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2分)乙烯是制塑料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聚乙烯塑料是合成材料
B.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一个乙烯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10.(2分)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所以人类每年在自然界中提取最多的金属是铝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一般都在90%以上
C.空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D.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有些公交车采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可以节约化石燃料
11.(2分)下列有关说法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夏天钢轨间缝隙相对较小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2.(2分)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碳铵和硝酸铵
①观察颜色 ②闻气味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①滴入硫酸铜溶液 ②测pH
C
空气和二氧化碳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闻气味
D
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
①点燃 ②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3.(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2℃时,两种物质都降温到t,析出的晶体可能一样多
C.t2℃时,恒温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甲比乙多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14.(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B
CaCO3
CaO
加入适量的水
C
NaCl
MgCl2
溶于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K2CO3
K2SO4
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5.(2分)向一定量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加入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5.1g,则该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
A.10g B.12g C.14g D.16g
二、非选择题(共86分)
16.(5分)2017年12月28 日哈市正式启用6位数新能源 专用号牌。目前哈尔滨的街道上己经能看到悬挂新能源绿色牌照的汽车在路上行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18春晚展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宋是一款纯电汽车,它在行驶过程中由   能转化为   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可能会永远告别如   ,   等汽车尾气的污染。
(2)在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中,在一定条件下锂和硫化亚铁(FeS)反应生成硫化锂和铁,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硫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3)基于“保护行人“以及降低微剐蹭亊故的损失等目的,国产能源汽车的前后保险杠依然采用塑料制成。主要是利用了塑料    的物理性质。
A质地较软B.耐腐蚀C.价格便宜
在保险杠的后面安装的防撞钢梁,主要起到了在外界冲击力比较大时,防护车身的作用,该作用主要利用钢的   性能
A.密度小,耐腐蚀B.可塑性好,易于加工C.强度高,硬度大
17.(6分)哈尔滨美食数不胜数,像秋林酒心糖、大列巴、秋林红肠等,都是地道的风味佳肴。
(1)大列巴中富含的淀粉的化学式为   ,在制作时没有加入甜味剂,在口中咀嚼面包却感到有甜味的原因是因为部分淀粉在   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   的缘故;
(2)酒心糖中含有少量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   红肠中富含(除水外)的营养素是   ,还含有一些肥肉,此类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
(3)种植小麦时,为了保证生产出的面食的营养和口感,需要适量的施用氮肥和磷肥,其中磷肥对作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   能力。
18.(4分)如图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并说明补充图形的依据是   ;
(2)此变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请画出比氮原子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结构示意图   。
19.(2分)一般相同种类的物质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有时,掌握物质的类別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物质的性质,但也有特例。抓住共性。掌握特性就是学习化学的要 领。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滴加石蕊试液
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物质
滴入的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①D.
滴入的紫色溶液变成②   
③E,   ,F
滴入的紫色溶液不变色
④A,
A、氯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稀硫酸
E、氢氧化钠溶液F.澄清石灰水G.白醋
20.(7分)在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仪器和稀盐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三种药品及玻璃片、火柴和棉花。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为   ,仪器④在一般实验中的用途为   ;
(2)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制取1.6g氧气,在实验实验中一般取用药品的质量   15.8g。(填“=”或“<”或“>”,请从实验操作角度说明你的理由是   。
(3)连接好装置检査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拥试管壁,使试管内气体温度   ,内部压强   。在压强差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处逸出,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将实验装置图2补充完整。
21.(4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的九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部分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已知B为紫红色固体,C为最清洁的燃枓,E、G、F均为氧化物,G常温下为液体,且E与D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C.   ;E.   ;F.   。
(2)写E生成F时,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 A溶液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   。
22.(6分)实验室里有一些同学们实验后剩余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成分。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白色粉末于烧杆中,加入足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小组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1)   :此时有人提议,从离子的角度探究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
【展开探究】同学们分组后,各组分别进行了如图过程的实验;
【评价交流】
甲组同学实验(2)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丙组同学实验(3)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丙组同学实验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
请评价乙组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5)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认为在探究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成分时首先要注意排除
(6)   并且还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7)   。
23.(6分)在实验室,小明用146g稀盐酸和一定量的石灰石制取CO2.实验结束后,小明将剩余的固液混合物完全转移到重50g的烧杯中并带烧杯称量共重204.1g。 他想据此计算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石灰石的纯度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然后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椐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粉末质量(X)的比例式   :
(3)所用石灰石的纯度为   。
(4)制取CO2的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配制制取CO2所用的稀盐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
(6)第二次过滤后加入水的质量是   。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迭择腰(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2分,共30分,毎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人体生K必霈六大营养素,下列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农村笨鸡蛋 B. 新鲜水果
C. 纯碱馒头 D. 果脯面包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新鲜的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馒头中富含糖类物质,故选项错误。
D.果脯面包中富含维生素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2分)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霓虹灯通电发光 B.氮气充食品包装袋
C.干燥石蕊小花与CO2 D.福尔马林浸泡海鲜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霓虹灯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氮气充食品包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燥石蕊小花遇到二氧化碳不变色,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福尔马林浸泡海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氢气纯度 B. 取用氯化钠颗粒
C. 用滴管吸取液体 D. 量筒读数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氯化钠颗粒很小,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医疗急救
B.熟石灰﹣改良土壤
C.有机玻璃﹣指示牌
D.指示剂测定酸碱度
【分析】A、根据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解答;
B、根据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C、根据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
D、根据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解答。
【解答】解: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
B、熟石灰呈酸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可以用作指示牌,故正确;
D、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错误。
故选:D。
5.(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
B.用炉具清洁剂除去自来水管上的铁锈
C.冬季用燃煤取暖时要在煤炉上方加装烟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
【分析】A、根据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解答;
B、根据炉具清洁剂显碱性解答;
C、根据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解答;
D、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解答。
【解答】解:
A、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故正确;
B、炉具清洁剂显碱性,不能与铁锈发生反应,故错误;
C、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故正确;
D、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等可以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故选:B。
6.(2分)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冒白烟
C.向少量的氧化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黑色粉末部分减少,溶液由变成黄色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冒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少量的氧化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红棕色粉末全部减少,溶液由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2分)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加熟石灰研磨,检验铵态氮肥:NH4NO3+Ca(OH)2=Ca(NO3)2+NH3↑+H2O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aO+CO2↑
C.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2SO4+2Al(OH)3=Al3(SO4)3+3H2O
【分析】A、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D、胃酸中含有稀盐酸,不含有稀硫酸。
【解答】解:A、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该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应该是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牛奶、蛋类等都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②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分析】①根据牛奶、蛋类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②根据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判断。
③从橘子汁的酸碱性考虑。
④从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的角度去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全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蛋类等维生素维生素A含量较高,所以正确。
②钠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所以错误。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橘子中含有酸类物质,所以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故正确。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但它有毒,不能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错误。
故选:A。
9.(2分)乙烯是制塑料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聚乙烯塑料是合成材料
B.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一个乙烯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每个乙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乙烯的分子结构图,1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
A.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乙烯的化学式可知,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故正确;
D.1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质子,1个氢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则每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6+1×4=16个质子,故正确。
故选:B。
10.(2分)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所以人类每年在自然界中提取最多的金属是铝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一般都在90%以上
C.空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D.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有些公交车采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可以节约化石燃料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分布和人类对金属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解答;
B、根据生物体中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进行解答;
C、根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进行解答;
D、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铁是最常见的金属,也是人类每年在自然界中提取最多的金属,故说法错误;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故说法错误;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其体积分数为78%,故说法正确;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1.(2分)下列有关说法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夏天钢轨间缝隙相对较小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原子间间隔变大,钢轨的体积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2.(2分)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碳铵和硝酸铵
①观察颜色 ②闻气味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①滴入硫酸铜溶液 ②测pH
C
空气和二氧化碳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闻气味
D
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
①点燃 ②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只要分析一种方法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
【解答】解:A、碳铵和硝酸铵均为白色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pH分别大于7、等于7,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空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的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的颜色可能相同,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2℃时,两种物质都降温到t,析出的晶体可能一样多
C.t2℃时,恒温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甲比乙多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具体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正确;
B、t2℃时,两种物质都降温到t,析出的晶体可能一样多,正确;
C、具体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明显,故t2℃时,恒温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甲比乙大,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不是乙,错误;
故选:D。
14.(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B
CaCO3
CaO
加入适量的水
C
NaCl
MgCl2
溶于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K2CO3
K2SO4
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能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应在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应再进行过滤,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溶于水,MgCl2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SO4和K2CO3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5.(2分)向一定量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加入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5.1g,则该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
A.10g B.12g C.14g D.16g
【分析】根据溶液质量差量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给出的其他数据计算对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200g9.8%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200g×9.8%=19.6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9.6g﹣y。
2NaOH+H2SO4=Na2SO4+2H2O 溶液质量增量
80 98 80
x 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溶液质量增量
106 98 44 106﹣44=62
19.6g﹣y
+=215.1g﹣200g=15.1g
y=14.7g

x=12g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86分)
16.(5分)2017年12月28 日哈市正式启用6位数新能源 专用号牌。目前哈尔滨的街道上己经能看到悬挂新能源绿色牌照的汽车在路上行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18春晚展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宋是一款纯电汽车,它在行驶过程中由 化学 能转化为 电 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可能会永远告别如 CO , 烟尘 等汽车尾气的污染。
(2)在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中,在一定条件下锂和硫化亚铁(FeS)反应生成硫化锂和铁,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Li+FeSLi2S+Fe ,反应前硫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价、+2价 。
(3)基于“保护行人“以及降低微剐蹭亊故的损失等目的,国产能源汽车的前后保险杠依然采用塑料制成。主要是利用了塑料 A  的物理性质。
A质地较软B.耐腐蚀C.价格便宜
在保险杠的后面安装的防撞钢梁,主要起到了在外界冲击力比较大时,防护车身的作用,该作用主要利用钢的 C 性能
A.密度小,耐腐蚀B.可塑性好,易于加工C.强度高,硬度大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形式及空气污染物解答;
(2)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3)根据塑料的特性解答;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
【解答】解:
(1)纯电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可能会永远告别如CO、烟尘、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汽车尾气的污染。
(2)在一定条件下锂和硫化亚铁(FeS)反应生成硫化锂和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FeSLi2S+Fe,反应前硫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2价;
(3)基于“保护行人“以及降低微剐蹭亊故的损失等目的,国产能源汽车的前后保险杠依然采用塑料制成。主要是利用了塑料质地较软的物理性质。
在保险杠的后面安装的防撞钢梁,主要起到了在外界冲击力比较大时,防护车身的作用,该作用主要利用钢的强度高,硬度大性能。
答案:
(1)化学能,电;CO、烟尘;
(2)2Li+FeSLi2S+Fe,﹣2价、+2价;
(3)A;C。
17.(6分)哈尔滨美食数不胜数,像秋林酒心糖、大列巴、秋林红肠等,都是地道的风味佳肴。
(1)大列巴中富含的淀粉的化学式为 (C6H10O5)n ,在制作时没有加入甜味剂,在口中咀嚼面包却感到有甜味的原因是因为部分淀粉在 淀粉酶 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 麦芽糖 的缘故;
(2)酒心糖中含有少量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 红肠中富含(除水外)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还含有一些肥肉,此类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提供能量 。
(3)种植小麦时,为了保证生产出的面食的营养和口感,需要适量的施用氮肥和磷肥,其中磷肥对作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 抗旱、抗寒 能力。
【分析】(1)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变为葡萄糖;
(2)根据酒精的化学式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解答;
(3)根据化学肥料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在口中咀嚼面包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成 麦芽糖的缘故;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红肠中富含(除水外)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还含有一些肥肉,此类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提供能量;
(3)种植小麦时,为了保证生产出的面食的营养和口感,需要适量的施用氮肥和磷肥,其中磷肥对作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
答案:
(1)(C6H10O5)n;淀粉酶;麦芽糖;
(2)C2H5OH;蛋白质;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提供能量;
(3)抗旱、抗寒。
18.(4分)如图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并说明补充图形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
(2)此变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反应 。
(3)请画出比氮原子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结构示意图  。
【分析】(1)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解答。
【解答】解:(1)由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故应该补上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如下图:
(2)此变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比氮原子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元素为硅元素,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2)化合反应。(3)。
19.(2分)一般相同种类的物质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有时,掌握物质的类別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物质的性质,但也有特例。抓住共性。掌握特性就是学习化学的要 领。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滴加石蕊试液
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物质
滴入的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①D. G 
滴入的紫色溶液变成② 蓝色 
③E, B ,F
滴入的紫色溶液不变色
④A, C 
A、氯化钠溶缺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稀硫酸
E、氢氧化钠溶液F.澄清石灰水G.白醋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中性溶液不能使之变色。
【解答】解:稀硫酸与白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
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
故填:①G;②蓝色;③B;④C。
20.(7分)在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仪器和稀盐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三种药品及玻璃片、火柴和棉花。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为 水槽 ,仪器④在一般实验中的用途为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
(2)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制取1.6g氧气,在实验实验中一般取用药品的质量 > 15.8g。(填“=”或“<”或“>”,请从实验操作角度说明你的理由是 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在此之前生成的少量氧气不能形成稳定的氧气流,所以会有部分氧气逸出而没有收集到 。
(3)连接好装置检査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拥试管壁,使试管内气体温度 升高 ,内部压强 变大,大于外界压强 。在压强差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处逸出,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将实验装置图2补充完整。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收集氧气的正确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进行分析;
(3)根据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4)根据画图时注意:①药品平铺;②有棉花;③画胶塞要涂实;④导管略伸出胶塞(不超过胶塞厚度的三分之一),管弯部位适当,导管不能透过水槽和集气瓶瓶口;⑤胶管要涂实,位置适当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仪器⑧的名称为水槽,仪器④在一般实验中的用途为: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2)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制取1.6g氧气,在实验实验中一般取用药品的质量>15.8g,理由是: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在此之前生成的少量氧气不能形成稳定的氧气流,所以会有部分氧气逸出而没有收集到;
(3)连接好装置检査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拥试管壁,使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部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处逸出,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画图要求:①药品平铺;②有棉花;③画胶塞要涂实;④导管略伸出胶塞(不超过胶塞厚度的三分之一),管弯部位适当,导管不能透过水槽和集气瓶瓶口;⑤胶管要涂实,位置适当,所以
故答案为:(1)水槽,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2)2KMnO4K2MnO4+MnO2+O2↑,>,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在此之前生成的少量氧气不能形成稳定的氧气流,所以会有部分氧气逸出而没有收集到;
(3)升高,变大,大于外界压强;
(4)。
21.(4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的九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部分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已知B为紫红色固体,C为最清洁的燃枓,E、G、F均为氧化物,G常温下为液体,且E与D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AgNO3 ;C. H2 ;E. CuO ;F. CO2 。
(2)写E生成F时,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 ;
(3)写出 A溶液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 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分析】根据B为紫红色固体,所以B是铜,A会与氯化钠和铜反应,所以A是硝酸银,C为最清洁的燃枓,所以C是氢气,E、G、F均为氧化物,且E与D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D会转化成氢气,会与氢氧化铜反应,所以D是酸,可以是硫酸,E是氧化铜,G常温下为液体,所以G是水,氧化铜转化成的F会与生成水,所以F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B为紫红色固体,所以B是铜,A会与氯化钠和铜反应,所以A是硝酸银,C为最清洁的燃枓,所以C是氢气,E、G、F均为氧化物,且E与D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D会转化成氢气,会与氢氧化铜反应,所以D是酸,可以是硫酸,E是氧化铜,G常温下为液体,所以G是水,氧化铜转化成的F会与生成水,所以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AgNO3,C是H2,E是CuO,F是CO2;
(2)E生成F时,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3)A溶液与B反应的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实验现象是: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1)AgNO3,H2,CuO,CO2;
(2)2CuO+C2Cu+CO2↑;
(3)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2.(6分)实验室里有一些同学们实验后剩余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成分。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白色粉末于烧杆中,加入足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小组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1) 碳酸钙 :此时有人提议,从离子的角度探究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
【展开探究】同学们分组后,各组分别进行了如图过程的实验;
【评价交流】甲组同学实验(2) 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丙组同学实验(3)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丙组同学实验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BaCl2+Na2CO3═BaCO3↓+2NaCl ;
请评价乙组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5) 不正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认为在探究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成分时首先要注意排除
(6) 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 并且还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7) 不要带入对待检验物质产生干扰的物质 。
【分析】碳酸钙不溶于水;
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1)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足量水设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固体中不含有碳酸钙。
故填:碳酸钙。
(2)甲组同学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是因为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显碱性,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填:能。
(3)丙组同学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是因为碳酸钠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故填:不能。
(4)丙组同学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5)乙组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这是因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故填:不正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6)在探究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成分时首先要注意排除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
故填:物质之间的相互干扰。
(7)并且还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不要带入对待检验物质产生干扰的物质。
故填:不要带入对待检验物质产生干扰的物质。
23.(6分)在实验室,小明用146g稀盐酸和一定量的石灰石制取CO2.实验结束后,小明将剩余的固液混合物完全转移到重50g的烧杯中并带烧杯称量共重204.1g。 他想据此计算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石灰石的纯度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然后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根椐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粉末质量(X)的比例式  :
(3)所用石灰石的纯度为 80% 。
(4)制取CO2的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
(5)配制制取CO2所用的稀盐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40g ;
(6)第二次过滤后加入水的质量是 64.8g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根据第一次过滤可计算所用石灰石的杂质,第一次反应后稀盐酸过量;第二次反应稀盐酸完全反应,而15g石灰石过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1.6g+15g﹣212.2g=4.4g
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4.4g
则,解得:x=10g,y=7.3g;
(3)碳酸钙的质量为a,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b,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质量差
100 73 100﹣44=56
a b 201.6g﹣50g﹣146g=5.6g
则 ,解得:a=10g,b=7.3g;
根据“小明用146g稀盐酸和一定量的石灰石制取CO2.实验结束后,小明将剩余的固液混合物完全转移到重50g的烧杯中并带烧杯称量共重204.1g”,结合图框,过滤可知烧杯加溶液为201.6g,则可知石灰石中杂质为204.1g﹣201.6g=2.5g,故所用石灰石的纯度为:=80%。
(4)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5)设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x。
146g×10%=x×36.5%,解得:x=40g。
(6)第二次反应后,石灰石的杂质为15g﹣10g=5g,
故第二次过滤后加入水的质量是:222g﹣(212.2g﹣5g﹣50g)=64.8g。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2);
(3)80%.(4)10%.(5)40g;(6)64.8g。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0 17:02:32;用户:15503319606;邮箱:15503319606;学号:2738141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