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6 17: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重要概念雅尔塔体系 概念: 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均势 基础: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战后初期的美国军事军队总数:1217.5万航母由7艘增至30艘各大洲共建立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
原子弹经济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 成立关贸总协定 战后初期的苏联军事上:
政治上:1100多万,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控制整个东欧地区
反法西斯战争使苏联在世界上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苏联是战后惟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
大国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苏联实力 大大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 衰落日本 衰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矛盾2、政治力量发生改变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3、美苏“冷战”的表现(1)信号:
(2)开始标志:
(3)含义一、从盟友到对手 冷战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内容:杜鲁门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国为首的
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 义国家敌对进攻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冷战”“冷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铁幕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
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
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
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
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
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二、美苏“冷战” 一、从盟友到对手 (1)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真正的目的: 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二、美苏“冷战” 一、从盟友到对手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2) 性质:(3)影响: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苏联的应对措施
经济:
军事:“经互会”(1949)——对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封锁起重要作用华约的建立(1955)——两极对峙局面
最终形成性质
结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P120学思之窗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背景:分裂: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侵越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背景: 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侵越战争:背景: 时间、结果: 1961年—1973年
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1973年,美国同越南北方政府在法国巴黎签订停战协定。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侵越战争:(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侵越战争:(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结果: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战略优势在美国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侵越战争:(4)古巴导弹危机: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一、从盟友到对手 二、美苏“冷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