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课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基本识图
二、导入: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诗句,俗语等导入,学生了解该区域的部分地理事物。
三、新课:
(一)位置和范围
1.学生读地图,按提示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让学生根据地图到黑板上指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教师总结:位置优势—江海交汇之地
2.思考一:阅读地图,思考从潍坊到上海,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和轮船。
继续发问:如果坐火车,依次经过哪些铁路线?如果坐轮船,说一说路线。
学生:坐火车的话依次经过胶济线和京沪线;坐轮船的话可以先到青岛,再乘船。
继续发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二)自然环境
1.根据图片和温馨提示,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图片中包含的信息。3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教师做好补充和总结。
师:由此可以看出,民居沿河分布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河流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还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以长江为例分析。合作探究:长江的上游和下游对该区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3分钟,将自己组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泥沙淤积给该区域提供平坦肥沃的土地;上游可以发电,开发旅游业,下游可以进行航运、水产养殖;长江还为沿岸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通过一个小视频,帮助学生简单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理解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该区域的两翼分别由哪些城市组成,并在地图上找出。
教师出示城市特色图片:南京、苏州、昆山、水乡、杭州、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
强调昆山的经济发展与上海的关系,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加强宁波与上海的关系。
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就像一只振翅腾飞的大鸟,以上海为中心,以两翼为翅膀,通过区域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拓展:水乡文化
教师出示几组图片,学生判断是否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五)反思
回顾本节课,同桌相互说一说你的收获。
海洋①②
海域③
群岛⑥
湖泊④
河流F
城市ABCDE
大桥⑤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1、范围
_______市、
_______省南部和
_______省北部。
上海
江苏
浙江
2、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下游,东部临_____海和______海。
长江
东
黄
黄 海
东
海
长
江
位置优势—江海交汇之地
模块一:位置和范围
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胶济线、京沪线
思考一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临江滨海
水网稠密
公路密布
铁路纵横
多航空港
温馨提示:这里盛产哪些农产品?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温馨提示:屋顶坡度?
墙体厚薄?依河而建?
模块二:自然环境
“鱼 米 之 乡”的田园风光
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稠密
温馨提示:屋顶坡度?墙体厚薄?依河而建?
水乡古镇
合作探究
长江的上游和下游对该区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长江三角洲
岷
江
长 江
模块三:区域核心——上海
上海怎样实现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找出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前5位的城市,想一想,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靠近上海
北翼
南翼
模块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南京
中山陵
南京长江大桥
六朝古都
苏州高新区
苏州园林
地缘优势:东依上海
北翼
南翼
模块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杭州
杭州茶园
中国丝都
宁波港
杭州湾跨海大桥
戏曲、茶、丝绸、饮食
阳澄湖大闸蟹
西湖醋鱼
羊肉串
扬州炒饭
丝绸
牦牛角手串
A
B
西湖泛舟
草原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