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课件(4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3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课件(4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16 19: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组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蒙娜丽莎》文艺复兴时期
77×53cm 布面油画 意大利 达·芬奇《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梦》1932年 130x97cm 布面油画 西班牙 毕加索《杜瓦塞夫人》1807年 59x76cm 布面油画 法国 安格尔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传统艺术到 现代艺术的转变传统:眼睛所见,视觉的真实——写实(全面的表现)
现代:心中所想,绘画的真实——写意(突出一点强化表现)西方现代艺术范围1“现代艺术”概念西方现代艺术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论、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艺术或现代主义艺术。由于新艺术的实验性、其中存在着不成熟与糟粕,有些理论家也称之为实验艺术,或新实验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不再以写实风格为主,而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思想。一、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动力是什么?1、摄影的发明
2、现代大工业
3、宗教的衰落
4、哲学的影响2西方艺术走向现代的动力源:
1、摄影的发明
这可以视为西方艺术转变的内部原因。因为摄影的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古典—写实艺术的根基,从而使美术产生了自我意识;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这是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外部原因。因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分工和对自我的重视,它孕育了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
3、宗教的衰落
   宗教情感在西方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现代大工业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日益现实化,由此造成人的现实理想与终极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艺术中就是其物质性的加强和精神性的失落;
4、哲学的影响
从19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极力提倡个人意识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反对以往的工具理性思想,使人们从深层上看到了社会转型的必然。
 西方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大浴女》塞尚之所以被誉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不仅在于他的观念上的全新认识,还在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多种可能性。他首先提出了一种艺术真实的观念,即绘画是独立于艺术现实的艺术的现实。这是西方艺术独立的开始。但他又认为,如果说艺术有题材的话,那只能是自然,而不是故事或神话。法国 塞尚 《静物(苹果与橘子)》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西方现代主义主要流派 后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
后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星月夜》,也被译为《星夜》(The Starry Night) (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画中其他形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立体主义——毕加索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立体主义时期 (1910-1911分析立体主义;1912-1914综合立体主义)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 这幅画对艺术界的冲击相当大,展出时,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以为他发疯了。马蒂斯说那是一种“煽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杀”。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也甚为惊讶,然而他知道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 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 亚威农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野兽派——马蒂斯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21岁那年,他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成为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这两幅画是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里展出的重要作品。因为这幅“开着的窗户” 和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题为“戴帽子的妇人”,使马蒂斯率领的野兽派走上声名大噪之途。《开着的窗户》《戴帽子的妇人》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出现了色彩抽象的细微迹象。 这是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它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所以比“开着的窗户”引起了更强烈的轰动。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野兽主义画家——
马蒂斯的《弹吉它的女人》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绘画领域代表人物:爱德华·蒙克、埃贡·席勒
在法国表现主义与野兽派有一定的混淆。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洛顿。
1890年,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抽象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抽象表现主义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关系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主要特点: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兴创作的。代表画家杰克逊·波洛克。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 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另一支重要的表现主义流派是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同马尔克1911年创立的“青骑士”画会, 他们致力于抽象绘画的创作和研究。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应表现人内心深处蕴藏着的东西。正如早年高更首先提出的绘画中的音乐性,而形与色的和谐本身 就是一种美,而康定斯基在大量实践后,为了突出形式和色彩的音乐性终于抛弃了形象。
达达主义(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与达达主义产生于同一时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法国、美国)
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泉》 杜尚(MarcelDuchamp),众所周知,他的作品“小便池”——《泉》
开创了“现成品”成为艺术品的先河,从观念上彻底地颠覆了艺术界,成为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品之一。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幻觉,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 未来主义
未来派全盘否定传统文艺的价值,认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现存的文化都是腐朽、僵死,与现时代的精神不相容的。他们的口号是“摒弃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和趣味高雅,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未来派的美学主张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有相同的地方,只是他们特别强调表现运动和力量,口号更激烈,纲领更明确,虚无主义的色彩更浓郁。 野 兽 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两战间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活动!小组合作创作完成一幅作品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1、哲学化 2、理论化 3、形式主义 4、创新意识1、哲学化
   哲学化——这表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实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表现出艺术自身的独立;
2、理论化
   哲学化与理论化不是一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注重理论表明现代艺术的出现和现代艺术家的努力不是偶然和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集体趋向; 3、形式主义
  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
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4、创新意识
   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
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3对新艺术的实验和对创新本身的追求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对艺术的极端化的追求,几乎所有的形式都已穷尽,“创新”已使艺术走到了尽头。于是人们恐慌地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又重新思考艺术究竟何去何从?
首先打破这种局面的是“波普艺术”(意思是普通的、流行的、大众的),装置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等相继出现,人们发现“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模糊甚至取消了以往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由此西方艺术进入一个被称为“后现代”的更强调艺术的综合性的历史阶段。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也叫流行艺术(popular art),又称新写实主义(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o),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安迪·沃霍尔
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欧普艺术 活动艺术 概念艺术 大地艺术艺术创新 1、西方式的创新
否定先前-------结果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惊险刺激
2、中国艺术的创新是
继承先前-------如戴着脚镣跳舞,自由自在,却不失法度
中庸的观点:创新应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总 结4总 结特点作业:选取一件现代艺术作品,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