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耷、咦”等7个生字,认识“扇、似”两个多音字。
2、指导书写“扇、遇、痛”等三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和“慢、根”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能够正确书写“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
3、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1-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耷拉”等词语的意思。
5、体会大象与兔子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大象与兔子的语气。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体会大象与兔子对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朗读课文1-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大象与兔子对话的语气,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各种动物的图片。
预习要求:
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围绕大象的耳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一片树林里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吗?教师相机出示动物的图片,依次出示大象、小兔子、山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等等。
2、学生边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边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3、教师继续引导:一天,大象正在草地上散步,遇到了一只小兔子,就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开始了,是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4、揭示课题:19、大象的耳朵
二、体会大象的耳朵
1、大象的耳朵什么样?谁来说一说。
2、课文是怎样描写大象的耳朵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里面藏着两个多音字。
出示:
shàn (扇子)名词 sì(似乎、好似)
扇 似
shn (扇动)动词 shì(似的)
指名读,回到句子中,引导学生一起来读一读句子。
(2)谁能看着图说说“耷拉”是什么样?(板书:耷拉)(指名说词意)
说说是怎么记住“耷”字的?(大耳朵耷拉着。)请生领读生字。
(3)课文中那个词的意思跟“耷拉”相反的?竖着。(板书:竖着。)齐读“竖”,注意翘舌音。怎么记住它?把生字放回句子中,一起读读。
3、这句话把大象的耳朵写得很生动,谁能说说大象的其他部分吗?
分别出示图和填空: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像 似的 。
大象有 ,像 似的 。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2)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耷、耷、耷,耷拉的耷”。
齐读,自由读。
“竖、竿、舞、痛、烦”口头组词。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四、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我们已经多次朗读课文了,现在想一想,课文故事里面讲到有哪些角色呢?用小圆圈点出来。然后再想一想,谁是主要角色?把小圆圈变成实心圆点。
个体思考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角色有: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
主要角色:大象。
3.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课文故事里有很多角色,但主要角色只有大象。围绕着大象的耳朵,大象与小兔子他们发生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再读课文,好吗?
4、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填一填,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
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 耷拉着 ,大家都说他的耳朵 生病 了,于是大象就 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 常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他 ,最后,大象还是 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
(自由练习、指两人说、齐读)
五、图文结合,学习第2-5小节,体会大象与兔子的对话
1、有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悠闲地散步,太阳向它微笑,花儿向它点头,此时它的心情会怎么样?(自在、悠闲、高兴),但是至从遇到了小兔,他的心情就变了。请大家去课文中看看,小兔都说了什么。
2、出示要求:请小朋友读一读1-7自然段。用“﹏”画出小兔子说的话,用“ ”画出大象说的话。
3、指名反馈对话。齐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请你当小白兔?(我仿佛听到了小兔子很惊讶)。(指名读、齐读)大象怎么说呢?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我仿佛听出了,大象肯定的说)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我仿佛听出了,小兔很着急)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三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现:扇、遇、痛和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慢、根。
2、读一读。
3.指导“扇”“痛”“遇”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扇”“痛”“遇”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提示:“扇”字“痛”字都是左上包围,包围的撇要舒展;“扇”字被包围的部分右和下都要突出包围;“痛”字被包围的部分右要突出包围,下要齐平。“扇”字“户”的点压竖中线起笔;里面的两个“习”都压横中线起笔,第一个“习”的横折钩折压竖中线。 “痛”字病字头第一点写在竖中线右侧,与里面的点和“用”的第二竖在同一直线上;里面不分的横折钩横压横中线。“遇”字是左下包围,捺要舒展,完全承托着里面部分;里面部分“日”字扁平,第六笔竖折钩的横压横中线;第七笔是竖,靠竖中线右侧,从上的“日”贯穿到下部,第八笔是提。
(3)教师范写“扇”“痛”“遇”。
(4)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4、指导“慢”“根”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慢”“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提示: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慢”字左右上下齐平;竖心旁第一笔点压横中线;右上“日”扁平,竖压竖中线;“四”第一笔竖在竖心旁第二点下方起笔,横在横中线下起笔,压横中线收笔;“又”横撇压竖中线起笔,撇捺要舒展。“根”字上部左高右低。下部左右齐平;“艮”的竖提竖压竖中线,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舒展,与竖提的提齐平收笔。
(3)教师范写“慢”。
(4)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将本课学习的几个生字加上拼音,每个抄写4遍并组两个词语。
19、大象的耳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课文生字和词语的学习,指生认读“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指导书写三个上下结构的生字。
2、学习课文,能够借助大象的话,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以及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意思,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自己动脑筋思考”的道理。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借助大像的说的话,了解大象的想法有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体会“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预习要求:
正确、流利的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大象的想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的生字,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及词语,相机正音。
3、指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大象和小兔子说话的语气。
5、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二、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好问句。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6-7小节,体会与其它动物的对话。
1、导语:我们通过结合插图了解了一部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小兔子告诉大象,他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病的,接下来故事又有什么发展呢?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2、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词语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出示课文第6-7小节
3、指导读好问句(惊奇)。
4、出示任务: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呢?用 对大象说:“ ”的句式来说一说。
5、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哪些小动物说大象的耳朵?你是什么小动物?你会怎么说?现在老师是大象,你们来跟我说说吧,都要问我什么?
小结: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还有其它的小动物见到大象都说他的耳朵。(板书:都说)
(三)学习第8-13小节
1、导语: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与小兔子一样,见到大象都说他的耷拉耳朵。大象听了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8-13小节,想象一下,根据课文这部分的内容,你会画两幅什么样的图画?你是根据哪些句子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3、出示图画1:大象站着睡觉,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根据的句子:
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指导读好问句:
“它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疑问)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思考)
4、出示图画2:大象耷拉着耳朵。
根据的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指导朗读大象的话(陈述,肯定)。
5、出示任务:大象为什么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让它们耷拉着呢?找出有关句子,然后说一说。
出示句子: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因为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经常有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跳舞唱歌,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所以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让它们耷拉着。
6、教师小结:大象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在睡觉的时候,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但弄得自己头痛、心烦。(板书:撑起来 头痛心烦)最后,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下来,耷拉着,让虫子飞不进,或把虫子赶跑。(板书:耷拉着飞不进赶跑)
三、感悟课文中心
1、引导:大象的耳朵从耷拉到撑起又重新耷拉,他是怎么改变自己的想法呢?让我们先把大象的话找出来,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
2、出示句子: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指导学生朗读并理解句子,进一步体会大象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师小结:一开始,听了小兔子的话,大象原来想,我生来就是耳朵耷拉着的,怎会是有病呢?后来,听到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这么说,他就怀疑耳朵耷拉真的是有病,就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但是,耳朵竖起来后,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最后他认为小兔子他们的耳朵竖着有他们的生活需要,自己耳朵耷拉着有自己生活的需要,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了。
5、讨论:故事中,大象的想法变来变去,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想清楚后,用“我想对大象说,……”与同桌说一说。要说清楚这样说的理由或原因。
全班交流:
(1)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了。
(2)不是人多说就是对的,要自己动脑分辨。
(3)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
(4)不要盲目学别人,做真的自己最好。
四、指导“安”“兔”“最”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安”“兔”“最”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提示:这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安”字宝盖头的点压竖中线上端中部;“女”的撇点要撇短点长;横左低右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压横中线收笔两边超出宝盖头。“兔”斜刀头句中,横撇压竖中线收笔;中部“口”扁平,横压横中线;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竖弯钩竖压竖中线;点写在“口”字横的下方。“最”字的“日”扁平,居中;“耳”的长横压横中线起笔,左低右高,在横中线上方收笔,完全盖住“又”,最后一笔横变提;“又”字两笔都压竖中线起笔,横撇过竖中线收笔。
3、教师范写“兔”“最”字。
4、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有感情朗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课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了,导致大象以为耳朵真的是有毛病,就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小虫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有心烦最后,大象还是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做回了自己。
2、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中包含的道理。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