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018北京)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D )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来源:学科网ZXXK]
B.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来源:学,科,网]
2.(2018德州)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
A.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市舶司
3.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中明清时期出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B )
A.苏商、粤商 B.晋商、徽商
C.浙商、苏商 D.苏商、徽商
4.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5.《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 )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6.(2018南充)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405-1433年”“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D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7.(2018衡阳)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D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8.(2018临沂)明故宫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图片判断该遗址位于( D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9.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10.(2018重庆B)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D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高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答案:(1)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变化:在中央废丞相制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机构:军机处。评价: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措施:八股取士、文字狱。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维护了王朝统治。
12.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明朝和清朝的部分重点知识,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前制作了以下一份复习学案,供全班使用。如果你是这个班的学生,你将如何完成呢?期待你的精彩表现。[来源:学,科,网]
活动一【读图学史】
(1)图一与图二从实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突出特点?
(2)仔细观察图三,简述清朝在东北、西北、东南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 ?
② ?
③ ?
活动二【对比分析】
(3)郑和下西洋有何重要意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活动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1)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来源:Z&xx&k.Com]
(2)①康熙帝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北边疆。②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疆。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东南海疆。
(3)意义: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原因: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统治。趋势:由对外交往变为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