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7 08: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及开国大典的盛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伟大意义。它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历史,是一个旧时代结束的标志。同时,它又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方面来掌握,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电视等媒介,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教学分析
时空观念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史料实证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
历史理解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内容(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通过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历史解释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大致经过(重点)。
家国情怀
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开国大典》视频、《毛泽东等在大会主席台上》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1.纵向联系法: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影像辅助法: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制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3.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导语】 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积极投身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探索改革、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筹建的吗?她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导入,帮助学生体会7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强盛的每一步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师简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即将成立之时,百废待兴,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
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提出要求】 请大家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生归纳】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2.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达到662人,分别来自全国14个党派、9个地区、6个军队单位、16个团体,说明会议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因此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
3.内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提示初读全文,老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解一刀切的现象,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播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视频
结合视频思考:
(1)假如让你以记者的身份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你会从哪些方面来报道这次会议?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列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作的准备。
学生结合政协会议内容回答后,课件展示
会议内容

【教师点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模拟情景(记者),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
【图片展示】 《毛泽东等在大会主席台上》
【大家来识图】 请同学们从照片中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
【教师点拨】 照片由左到右分别是:刘少奇、朱德、毛泽东、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阅读知识拓展里面的内容,了解国歌、国旗、国徽的由来。
【图片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提出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创作背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
(2)歌曲旋律:旋律激昂,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际国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图片展示】 国旗及其设计者——曾联松
【教师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 992幅(一说为3 012幅)应征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
【图片展示】 国徽
【教师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以国旗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国旗表示革命政权;天安门象征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斗争,也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农民;绶带联结齿轮和谷穗,象征工农联盟。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国歌、国旗、国徽诞生的过程,感受国歌、国旗、国徽的庄严,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补充】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北京曾经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改北平为北京。
【提出要求】 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请同学们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片展示】 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讲解】 人民英雄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汉白玉浮雕,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材料展示】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提出问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中,分别提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一时期?
学生讨论后,回答:“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
【情感升华】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小结】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国大典
【教师讲解】 1949年9月30日,政治协商会议胜利闭幕。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宣誓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政府及建交原则。(阅读相关史事栏目,了解内容)
【播放视频】 《开国大典》片段
【提出要求】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归纳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天安门广场。重要人物:毛泽东等。
重要话语: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庆典议程:毛泽东宣告→升国旗,奏《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宣读公告→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国大典》视频对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心理上的体验、学习上的兴趣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图片展示】 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受检阅、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教师讲解】 我们再次通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这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自豪、喜悦之情。
【问题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提出问题】 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28年英勇斗争的历程,再次雄辩地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你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归纳: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教师过渡】 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一些领土没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1951年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三)西藏和平解放
展示《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
【教师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中南、西南地区挺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请各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生1:我们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早在近代,英美两个列强就窥视西藏,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生2:西藏是世界屋脊,海拔很高,道路交通十分不便。
生3:我们学过西藏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他们的宗教领袖称“达赖”和“班禅”。
【教师讲解】 同学们结合地理学科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大体概述了西藏解放前的情景。解放前的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
【课件展示】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拉萨
【教师讲解】 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教师归纳】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彻底改变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可以真正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和过程,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概括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昭示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2019年,在伟大祖国诞生70周年之际,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与时俱进,用我们的身躯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用我们的青春续写我们民族的辉煌,让真正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主完成本课的学案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开国大典的处理上,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精彩视频,以学生间的互动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说出所看、所听、所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洗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材上有比较完整的介绍,关键是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采用学生间的讨论,就百年间中国的变迁来加深认识。
就本节课而言,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学生不是很了解,师生之间很难达成一种默契。另一方面,学生素质与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而言有一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