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本课分析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错误。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也越来越多。据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安排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体验并增强他们的自信。
教学分析
时空观念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56—1976年的建设成就。
史料实证
通过课前访问及展示“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斗场面的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的破坏,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围绕民主法治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相关主题,通过历史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探究解决本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让学生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
历史理解
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历史解释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重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重点),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难点)
家国情怀
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视频、《新兴工业成就》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搜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1.影像辅助法: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这一时期的影视制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2.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投影显示“大跃进”运动时期的两幅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同时出示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社员吃饭不要钱“吃食堂”的照片。
萝卜千斤重、肥猪赛大象、人民公社社员“吃食堂”不要钱,是真?是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个狂热的历史时代!
(设计意图:以漫画形式导入,使学生觉得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生活场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图片展示】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引导】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了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教师讲解】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提出问题】 请你采用记者报道或采访的形式,介绍中共八大的相关情况(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内容等)。
学生回答:中共八大于1956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引导】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片展示】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片展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问题思考】 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建设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师讲解】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加上1959—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合同,使国家和人民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提出问题】 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中共中央是怎么进行调整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反映的信息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文化大革命”
【材料展示】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他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
【教师引导】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他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图片展示】 “五一六通知”,中央文革小组
【教师讲解】 1966年夏,“五一六通知”发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是陈伯达,康生任顾问,江青、张春桥任副组长。它实际上成为不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
【提出问题】 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种全面动乱的局面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学生归纳: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和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图片展示】
【教师讲解】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这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面对这种局面,老一辈革命家是什么态度?
【图片展示】 周恩来总理抱病在四届人大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重新复出
学生归纳: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教师引导】 “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一个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另一个是江青反革命集团。党中央又是怎么粉碎他们的阴谋的?他们最终落了个怎样的结局呢?
【图片展示】 “九一三事件”,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教师介绍】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划武装政变,被毛泽东、周恩来粉碎后,林彪等人企图乘飞机叛逃到苏联,结果,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随后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主要由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组成,他们相互勾结,结成帮派,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虽遭毛泽东多次批评,仍不罢休。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问题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评价“文化大革命”?它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归纳:“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教师讲解,学生归纳等形式,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为突破教学难点作铺垫)
(三)建设成就
【教师引导】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展示图片与图表。
【图表展示】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图片展示】
【教师讲解】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图片展示】
要求学生介绍这些先进人物,并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
【提出问题】 他们是千千万万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提出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你能给我们举出一些实例吗?
学生归纳: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图表展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和总结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证明了这一点。失误、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失误、挫折出现后我们该怎么对待它们,是回避,还是改正,这决定了我们会获得成功还是彻底的失败。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说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为什么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板书设计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高度灵活、精练,学生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通过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师生高度互动,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历史知识。通过小组竞赛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之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这其中则充分发挥了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实际操作能力,更能得到心理上的体验。教学目标也因此最大限度得到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