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易错点拨】中考科学二轮备考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易错点拨】中考科学二轮备考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7 10:48:45

文档简介

易错专练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易错点一:不理解抗体、抗原特点致错
典例: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跟踪训练:如图所示,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易错点二:不理解传染病预防措施致错
典例:对患有人禽流感或疑似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跟踪训练:[2018·乐山]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清除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 教材实验原理图
2. 实验原理
(1)食物在体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理论上是相同的。
(2)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被水吸收使水温升高,测量水温实验前后的变化,由热量公式Q=cmΔt,计算出1g某种食物释放的能量(J)=水的质量(g)×温差(℃)×4.2J/(g·℃)÷食物的质量(g)。
3. 实验结论
(1)不同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2)1g花生仁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最_______,1g大米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最_______。
(3)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因此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_______食物实际所含能量。
4. 实验关键点
(1)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实验前所取的3种食物的_______要相等,水的_______(即质量)要相等。
(2)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操作过程要注意的事项
①选材上要选富含_______,容易_______的食物。
②称量好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食物的充分燃烧。
③食物点燃后要迅速放置于试管下方,要充分燃烧。
④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______。
⑤要准确记录水的末温。
⑥要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⑦为测定食物成分中被燃烧物质的能量,必须计算食物成分中单位质量所含有的能量。因此必须在食物燃烧前后进行称重。如某食物燃烧前质量为1g,燃烧后质量为0.4g,表明该食物内被燃烧的物质的质量为0.6g。
一、选择题
1. 媒体曾报道一位中学生因为一部手机而发生跳楼的极端事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这名学生的行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位同学身体没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 B.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D.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 [2018·湖州]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3. [2018·青岛]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4.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溶解病菌
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D.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5.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识别机体中“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B.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6. 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  )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2018·广东]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 [2018·台州]2月6日,台州市禁毒办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教育活动。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以下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  )
A.吸毒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B.吸毒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C.吸毒、贩毒严重危害社会 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9. 如图所示,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0.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蝇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11.[2018·金华]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12.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医师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 B.可自由在药店、超市等处购买的药物
C.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OTC”可以分为甲类和乙类
13.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属于传染源
B.乙属于易感人群
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D.服用抗生素可治疗流感
14.冬季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及传染病类型分别是 (  )
A.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B.保护易感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
C.保护易感人群 消化道传染病 D.消灭病原体  消化道传染病
15.[2018·泰安]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16.[2018·临沂]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B.图乙是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定有无心跳
C.图丙中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①
D.图丁是心肺复苏的正确做法,B先做30次心脏按压,A再做2次人工呼吸
17.下列关于非传染性疾病、防护与急救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食用农药超标的西瓜引起的中毒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C.“麻杏止咳片”的包装盒上有“OTC”标志,它属于非处方药
D.遇到有人触电倒下时,应立即用手拉起触电者
18.[2018·杭州]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19.近年来,美洲出现一种虫媒病毒——寨卡病毒,为防止寨卡病毒在全球的蔓延,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如图所示的防控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感染了寨卡病毒的某昆虫是病原体
B.图A的做法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图B的做法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图C显示,医务人员正对疫区周围的人进行接种,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20.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
(1)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_____现象。
(2)乙肝病毒能使人患乙肝传染病,我们将乙肝病毒称为_______;乙肝传染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国新生儿都要注射乙肝疫苗,这属于上述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该病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填序号)。
23.[2018·绍兴义乌]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_______(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_____。
24.[2018·嘉兴]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该图信息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龄段是_______。(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种HPV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
(3)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
25.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
材料二: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步骤见表:
组别
疫苗注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埃博拉研发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___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2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_______。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______h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媒体报道称:母乳中一种被称为“哈姆雷特”(Hamlet)的化合物,能够避开癌细胞的外层防御,攻击其线粒体和细胞核,使癌细胞衰弱、死亡。这种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而不损伤健康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请回答问题。
(1)正常细胞如果不断地分裂和生长将形成_______。
(2)母乳中的“哈姆雷特”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这类似于免疫学中_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的作用。
(3)下列免疫与上述免疫方法最为类似的是_______。
A.人体皮肤、粘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C.十九世纪初,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注射含有抗蛇毒抗体的血清用于对被毒蛇咬伤的病人的急救
28.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需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_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下列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
B.细胞自噬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
C.生物体适当饥饿,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减弱
29.据报道英国癌症研究会通过临床试验证实:生物免疫治疗有望取代化疗成为抗癌“新利器”。生物免疫治疗是给机体补充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它可以精确识别狡猾的、善于伪装的癌细胞,帮助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提升人体免疫系统的自主抗癌能力。
(1)报道中的“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提升人体的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人体的_______(选填“免疫监视”或“自我稳定”)功能。
(2)癌细胞由于具有以下_______特征,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A.细胞会不间断分裂 B.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C.细胞核消失,失去遗传物质 D.细胞会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30.[2018·衢州]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_______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的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_______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为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使用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32.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它是不具有_______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
(3)图中除“_______”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_______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是由水痘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析回答问题:
(1)水痘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中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些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没有患过甲型H1N1流感。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所以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_______。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回答:
(1)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原因是,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_______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简单,其外壳和内部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下列行为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与艾滋病患者拥抱;②输入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液;③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④不安全的性行为;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⑥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⑦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3)如图曲线A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量变化,患者血糖量从顶峰慢慢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血糖量超过正常水平,肾单位中的_______无法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泄到体外。曲线B表示如果在a时间点给患者注射_______。其血糖量会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在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糖尿病患者应小心控制对_______的摄取量,因为该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小肠内,经过______________中相关消化酶的作用,被分解为葡萄糖。

易错专练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易错点一:不理解抗体、抗原特点致错
典例: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A
【析错】审题不清,没有正确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致错。
【正解】选C 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
跟踪训练:如图所示,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易错点二:不理解传染病预防措施致错
典例:对患有人禽流感或疑似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错解】选B
【析错】患有人禽流感或疑似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能够散播病原体,是传染源,因此“对患有人禽流感或疑似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而切断传播途径是针对不同方式传播的疾病采取的相应措施,比如:针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可以戴口罩,房间注意通风等等;针对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就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餐具的消毒等等;针对蚊子传播的疾病就要防蚊灭蚊等等。
【正解】选A
跟踪训练:[2018·乐山]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 D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清除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 教材实验原理图
2. 实验原理
(1)食物在体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理论上是相同的。
(2)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被水吸收使水温升高,测量水温实验前后的变化,由热量公式Q=cmΔt,计算出1g某种食物释放的能量(J)=水的质量(g)×温差(℃)×4.2J/(g·℃)÷食物的质量(g)。
3. 实验结论
(1)不同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2)1g花生仁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最__多__,1g大米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最__少__。
(3)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因此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__低于__食物实际所含能量。
4. 实验关键点
(1)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实验前所取的3种食物的__质量__要相等,水的__体积__(即质量)要相等。
(2)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操作过程要注意的事项
①选材上要选富含__有机物__,容易__燃烧__的食物。
②称量好的食物__用小刀尽量切碎__,有利于食物的充分燃烧。
③食物点燃后要迅速放置于试管下方,要充分燃烧。
④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不保温,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__小__。
⑤要准确记录水的末温。
⑥要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⑦为测定食物成分中被燃烧物质的能量,必须计算食物成分中单位质量所含有的能量。因此必须在食物燃烧前后进行称重。如某食物燃烧前质量为1g,燃烧后质量为0.4g,表明该食物内被燃烧的物质的质量为0.6g。
一、选择题
1. 媒体曾报道一位中学生因为一部手机而发生跳楼的极端事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这名学生的行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这位同学身体没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 B.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D.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 [2018·湖州]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3. [2018·青岛]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4.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 D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溶解病菌
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D.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5.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不能识别机体中“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B.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6. 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 A )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2018·广东]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 [2018·台州]2月6日,台州市禁毒办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教育活动。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以下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 D )
A.吸毒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B.吸毒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C.吸毒、贩毒严重危害社会 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9. 如图所示,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0.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蝇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11.[2018·金华]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C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12.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需医师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 B.可自由在药店、超市等处购买的药物
C.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OTC”可以分为甲类和乙类
13.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甲属于传染源
B.乙属于易感人群
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D.服用抗生素可治疗流感
14.冬季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及传染病类型分别是 ( A )
A.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B.保护易感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
C.保护易感人群 消化道传染病 D.消灭病原体  消化道传染病
15.[2018·泰安]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16.[2018·临沂]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甲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B.图乙是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定有无心跳
C.图丙中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①
D.图丁是心肺复苏的正确做法,B先做30次心脏按压,A再做2次人工呼吸
17.下列关于非传染性疾病、防护与急救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食用农药超标的西瓜引起的中毒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C.“麻杏止咳片”的包装盒上有“OTC”标志,它属于非处方药
D.遇到有人触电倒下时,应立即用手拉起触电者
18.[2018·杭州]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C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19.近年来,美洲出现一种虫媒病毒——寨卡病毒,为防止寨卡病毒在全球的蔓延,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如图所示的防控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C )
A.感染了寨卡病毒的某昆虫是病原体
B.图A的做法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图B的做法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图C显示,医务人员正对疫区周围的人进行接种,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20.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
(1)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变异__现象。
(2)乙肝病毒能使人患乙肝传染病,我们将乙肝病毒称为__病原体__;乙肝传染病的特点是__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__。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国新生儿都要注射乙肝疫苗,这属于上述措施中的__保护易感人群__。
22.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该病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由__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或蛋白质和核酸,或蛋白质和遗传物质)__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传染源__。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②③④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⑤⑥⑦__(填序号)。
23.[2018·绍兴义乌]1955年,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一种能引起沙眼的微生物“TE8”。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TE8”等类似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__病原体__(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有利于预防沙眼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24.[2018·嘉兴]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该图信息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龄段是__35~40岁__。(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种HPV疫苗属于__保护易感人群__。
(3)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__抗体__。
25.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
材料二: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控制传染源__。
(2)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步骤见表:
组别
疫苗注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埃博拉研发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是否注射埃博拉疫苗__。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免疫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B)淋巴(或免疫)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2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__糖尿病__。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_0.75__h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_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__。
27.媒体报道称:母乳中一种被称为“哈姆雷特”(Hamlet)的化合物,能够避开癌细胞的外层防御,攻击其线粒体和细胞核,使癌细胞衰弱、死亡。这种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而不损伤健康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请回答问题。
(1)正常细胞如果不断地分裂和生长将形成__肿瘤__。
(2)母乳中的“哈姆雷特”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这类似于免疫学中__抗体__(选填“抗原”或“抗体”)的作用。
(3)下列免疫与上述免疫方法最为类似的是__D__。
A.人体皮肤、粘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C.十九世纪初,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注射含有抗蛇毒抗体的血清用于对被毒蛇咬伤的病人的急救
28.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需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__非特异性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下列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
B.细胞自噬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
C.生物体适当饥饿,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减弱
29.据报道英国癌症研究会通过临床试验证实:生物免疫治疗有望取代化疗成为抗癌“新利器”。生物免疫治疗是给机体补充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它可以精确识别狡猾的、善于伪装的癌细胞,帮助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提升人体免疫系统的自主抗癌能力。
(1)报道中的“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提升人体的__特异性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人体的__免疫监视__(选填“免疫监视”或“自我稳定”)功能。
(2)癌细胞由于具有以下__AD__特征,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A.细胞会不间断分裂 B.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C.细胞核消失,失去遗传物质 D.细胞会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30.[2018·衢州]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__1__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__防止喷洒的浸出液的浓度稀释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__。
31.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的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__非特异性__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为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BE__。(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使用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32.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艾滋病病毒__,它是不具有__细胞__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易感人群__。
(3)图中除“__一般接触__”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__传播途径__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__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__。
33.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是由水痘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析回答问题:
(1)水痘的传染源是__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__。
(2)某中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些措施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3)某同学没有患过甲型H1N1流感。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所以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__不对__。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__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抗原)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__。
34.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回答:
(1)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原因是,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病原体__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__淋巴细胞__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简单,其外壳和内部成分分别是__蛋白质、遗传物质__。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下列行为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__①③⑥__(填数字序号):①与艾滋病患者拥抱;②输入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液;③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④不安全的性行为;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⑥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⑦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3)如图曲线A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量变化,患者血糖量从顶峰慢慢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血糖量超过正常水平,肾单位中的__肾小管__无法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泄到体外。曲线B表示如果在a时间点给患者注射__胰岛素__。其血糖量会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在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糖尿病患者应小心控制对__糖类__的摄取量,因为该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小肠内,经过__肠液、胰液__中相关消化酶的作用,被分解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