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
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 、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学思想家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道家:老子——“道” “ ” 万物运动、依存、转化
庄子——万物 精神自由
法家:韩非子——以 治国 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 ” “ ” “ ”
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 家、 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和“ , ”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 ”学说。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提倡孝道——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
(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 。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方面:兴办 ,立博士,传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 系统。
3、结果: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 思想。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①程朱理学: 北宋: 、 南宋:
A“理”是世界的本原 (道德伦理,人性);B “格物致知”——实践、学习明事理
②陆王心学: 南宋: 明朝:
A“心即理也”,“心”是世界本原; B“致良知”,内心的反省、天理就在心中
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李贽:是非标准依照 而变化,反对以 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的正当 ,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焚书》《藏书》
黄宗羲: 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民生之本”;“ 为主, 为客”;《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提倡实践,求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世界是 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通过 都是可以认识的;《读通鉴论》
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形成时期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向理学转变,成熟时期 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知识结构】
背景:“百家争鸣”
“仁”和民本思想
儒家的形成 创始: 孔子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和“性善论”
形成:孟子,荀子
中 荀子:“以德服人”“舟水之喻”和“性恶论”
国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
传 董仲舒是关键人物
统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 儒新学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化 主张 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
主 成为正统 “三纲五常”
流 提倡孝道
思 主流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主张
想 确立 汉武帝 汉武帝的措施 重用文学儒者
的 正统思想 措施 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演
变 儒学的普遍传播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背景: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
程朱理学 二程:“万物皆一个天理”。伦理道德就是天理
面临挑战 朱熹:“理气论”“心性论”
与更新 心即理:心外无物
陆王心学 “致良知”的学说和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李贽: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
儒学的批判: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人民为主”
三大进步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家 批判传统儒学,构筑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其源头指: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百家争鸣 D.学术下移
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
3.有人说: “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统治阶级广泛使用
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
4.孔子“仁”的思想,对当今人们的行动规范有积极借鉴作用的是:
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 C.尊卑有序 D.以法律己
5.“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6.战国时期对儒家思想改造,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孟子 D. 孔子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8.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9.汉武帝实行采纳“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的思想 D.大一统的思想
10.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它上封建社会最先进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了人们的拥护
11.理学思想的核心是
A.理或天理 B.仁 C.三教合一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
B.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
C.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4.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1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至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创新,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思想
A.经世致用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7.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18.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19.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D.是统治阶级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0.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有
①大一统 ②民本思想 ③工商皆本 ④以德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