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精品学案: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3精品学案: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0 23: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标解读】
一.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主要史实:鸦片战争后, , ,率先主张向西方学习. 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 》,提出了“
”,他们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 等为首的洋务派,主张“ , ”,掀起了一场“ ”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到了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 ,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变法图强、用民权否定君权,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 潮流。
2.历程: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3.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在近代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 年,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提倡 与 ,反对 文化,揭开了 的序幕。 在北大担任校长时提出了“ , ”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发表了《 》等白话小说,成为 的典范。
2.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分前期和后期,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②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③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①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主要史实: 年, 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 传播,李大钊发表了《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文章、组建研究团体、创办 学校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 年,以 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2.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而诞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结构】 清王朝危机四伏
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开眼看世界” 概况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意义: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启迪作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背景 顽固派反对变法
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概况 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奠定基础
评价 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体西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原因:外国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早期 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康有为: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 梁启超: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发展 高潮:1898年戊戌变法
意义 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政治方面: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背景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民主共和的思
《新青年》的诞生 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口号:民主和科学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内容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进步性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评价 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所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2.《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发展资本主义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侵略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
D.西方列强的破坏
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想结合
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6.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说明儒家的合理性
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变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8.以下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内容的是
A.民主和科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9.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0.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B.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C.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D.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11.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文学革命论》 D.《孔子平议》
12.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上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③促进了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⑧④
16.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18.下列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是
A.五四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9.下列文章与介绍马克思主义无关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20.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
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现实
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