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课标解读】
一.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原因:①民族危机加深。②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
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报纸《 》发刊词上提出。
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② 主义,即“创立民国”(核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评价: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 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实践: 1911年10月 成功,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新三民主义
内容:①民族主义,“新”在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②民权主义,“新”在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新”在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
核心: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评价: 的提出,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精神,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诞生的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②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④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
2.发展概况:①萌芽: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②初步形成: 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③成熟: 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 的概念。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的发展:①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 (1949年)上的重要报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②过渡时期《论十大关系》。③ 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3.精髓——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4.深远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 的理论武器。
③是建设中国 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发展历程
酝酿准备:①文革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思想”指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②邓小平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转折。
初步形成:① 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 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成熟并形成体系:①1992年,邓小平的“ ”,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②十四大确立了建立 的目标。
③十五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历史地位: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 建设的伟大旗帜。
四.概述“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1.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
2.形成:①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2002年“ ”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内容:①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③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意义
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 ”、“怎样建设 ”的问题。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①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 ②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④反映了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国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5.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
6.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7.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8.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苏联的革命经验
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思想
9.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A.继承、发展、创新 B.批判、吸收、发展
C.吸收、创新 D.肯定、否定、再肯定
10.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持久战》
11.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C.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1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14.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唯一标准》的正式发表
B、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6.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是
A、改革开放 B、政企公开
C、四项基本原则 D、“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是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19.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歌曲《走近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分别对应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以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