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6-2-1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6-2-1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17 13: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上册)》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善于思考、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4.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在“给小猴做衣服”中探究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继续研究分数除法。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见图1)。
师: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
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预设1: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
预设:2: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
预设3: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布艺兴趣小组做书信袋和做裙子的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梳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
1.自主列式,理解意义
师:要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2÷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要求能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把2米布按米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就是求2米里面有几个米。
2.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师:怎样计算2÷呢?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1:转化成小数。
预设2:利用直观图 。
预设3: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组间交流,初步感悟
(1)转化成小数计算方法:
预设:=0.2,2÷=2÷0.2=10(个)。
师:这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来计算,这个方法怎么样?
预设1:比较简单。
预设2: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种方法就不行了。
小结:看来这种转化成小数来计算的方法在分数除法中有局限性,有不受局限的其他方法吗?
(2)借助直观图解决的方法:
学生独立交流,师生借助课件直观图观察、分析。
出示课件(见图2)
预设: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米。1米里有5个米,2米里面有(2×5)个米,所以2÷=2×5=10(个)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预设: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小结:借助图形,能更直观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清楚地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3)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的方法:
预设: 2÷
=(2×5)÷(×5)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5,
=2×5÷1 把除数变成整数1
=2×5
=10(个)
(4)归纳总结
师:仔细观察这几种做法,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5和互为倒数,2除以等于2乘的倒数。
预设2:除法变成了乘法。
预设3:除以一个分数就可以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教师板书:2÷=2×5 =10(个)
【设计意图】借助整数除法的已有经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直观画图等多种方法,让他们经历探索过程,在相互交流中共享数学思考多样化的特点,初步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培养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及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
1.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呢?你能像刚才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先列式、再独立算一算、最后在小组内交流来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
2.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交流不同解决方法,重点选择用直观图和商不变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分析。
(1)借助直观图理解
出示课件(见图3)。
预设:米做一个,1米能做2.5个大书信袋,2.5=,2米能做2×(个)大书信袋。2÷=2×=5(个)。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2÷=(2×)÷ (×)=2×÷1=5(个)。
师: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知道2里面有10个,然后把每2个看作一份,10个就看作5份,2÷=5(个);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经验得出:2÷=2×5÷2=5(个)
根据商不变,除数变成整数:2÷=(2×5)÷(×5)=2×5÷2=5(个)
师生小结:2÷=2×=5(个)
3.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充分交流。
师:你能总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吗?
共同总结方法: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4.试一试:5 ÷ 9÷
学生口答,说说算法,巩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借助直观图和商不变的性质系统探究算理与算法,总结归纳方法,把握计算的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深入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教学第三个红点问题“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怎样列式?
生口头列式,板书 ÷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数除以分数你会计算吗?
2.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1:先求1米布做几条裙子,1÷=1×=,米是1米的,也就是×, ÷=×=5(条)
预设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1=×=5(条)
师:有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的吗?
追问:为什么不用画图了?
预设:比较麻烦。
追问:结果和上面的相同吗?
用直观图简单展示,验证结果。(见图4)
板书:÷=×=5(条)。
3.沟通优化,提升方法
师:观察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综合起来看一看2÷=2×5,2÷=2×和÷=×,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交流。
师:怎样计算分数除法?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预设1: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预设2: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预设3:a除以b等于a乘b的倒数。……
小结:我们在计算分数除法时,都是把分数除法转化成了分数乘法来计算,转化的思想不仅在解决图形问题时用过,在计算学习时也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激活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优化算法。培养学生比较、观察、分析的能力,建构完整的分数除法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表达习惯。
三、自主练习
1.分一分,涂一涂,再计算。(见图5)
2.火眼金睛辩对错。(见图6)
3.发展练习:提问题再解答。(见图7)
 
【设计意图】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活动再一次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计算技能,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回顾、思考后,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探究过程,得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学会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并且利用直观图来理解算法,转化和数形结合这两种方法为我们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经常应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静静回顾学习和探索历程,静静地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新法双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再进行交流收获,给学生自己回顾思考的空间。然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突出转化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提升应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