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优质课说课稿 朱凤霞2010.10

文档属性

名称 《鸦片战争》优质课说课稿 朱凤霞2010.10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3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鸦片战争》说课稿
作者:朱 凤 霞
单位:黄店一中
时间:2010、10
第一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朱凤霞,来自黄店一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将主要从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设计三大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材第一单元专题“侵略和反抗”的开篇章。主要阐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既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因此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学好本课,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征。
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①了解英国先后用“商品” “鸦片” “大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史实。
②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认识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③掌握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虎门硝烟的壮举 。
④会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⑤识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本课的重点为:①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组织学生讨论、突破重点。)
②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让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再多媒体演示,完整认识战争的过程。)
③《南京条约》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和之前的中国进行对比讨论,并向学生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让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中国怎样从一个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此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①直观教学法②启发式教学法③小组讨论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精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采取“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理解——组织讨论——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模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一些分组讨论的活动,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说学法:“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学生更好的“学”,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①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③让学生学会讨论。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幻灯片、史料、自由阅读卡等,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从鸦片战争的原因 过程 结果 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连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映《鸦片战争》片段(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由此导入新课。)
2、设计问题、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热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①[出示问题]:“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的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且耗时数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会发战争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带着疑问走进新课的学习中,并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②再问:大家注意到没有英国最早并不是想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国门,而是用正当的商品如呢绒、布匹,但是为什么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呢?(设计意图:连环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中国古代史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知识回答,培养学生联系旧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③用幻灯片展示鸦片输入毒害人民的图片。让学生朗读《炮子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分组讨论:“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此你有何感想?”(设计意图: 既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
④用幻灯片展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分析:“道光帝为什么要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呢?”(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林则徐到广东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什么效果?评价虎门销烟和林则徐。(让学生阅读课本说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⑥提问:“英国先后想用商品、鸦片,打开中国国门均告失败之后,他们会就此善罢甘休吗?他们接下来准备怎样打开中国的国门?”由此过渡到鸦片战争。
⑦提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由此引起学生探究,让学生更好的区别“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
⑧用幻灯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结合幻灯片讲述鸦片战争大致经过。(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⑨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看难点突破)
3、点播总结、拓展创新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师生对本课的内容共同进行梳理、总结(并用幻灯片展示歌谣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一八四零鸦站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割地又通商,半殖半封近代始。) 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提出问题:一向以“天朝大国,物产丰盈”自诩的清王朝,为何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教训?(让学生积极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从历史中得到感悟,最终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由此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汲取历史教训,为现实服务,这也是学习历史的初衷。
4、巩固练习:幻灯片展示:课内检测、巩固当堂所学。
5、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力求精简,并能揭示出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边讲边板书。学完本课后,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回顾总结,使学生能很好的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的主题。
附: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 英 国 为 打 开 中 国 市 场
手 段:商品 鸦片 炮舰
导 火 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6.3)
结 局:中国战败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1842.8)
危 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6—1842.8)
鸦 片 战 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