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2 17: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 关 题 号
学科基础知识(48分)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2、8、9、11、12、13、16、21.27)(1)28(2)(4)41 43
学科能力与基本方法(50分) 获取有效信息对史料的比较、甄别驾驭信息解决问题 1、3、4、6、7、10、14、15、17、18、19、22、(2)、(3)28(1)(3) 42
情感目标(2分) 情感认知,责任意识 5、20、24、25 38 40
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右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
A.美国与英国 B.德国与英国 图1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俄国
3.“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仪它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C.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泛滥 D.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是指什么事件
A.萨拉热窝事件 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到:“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过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这种“独立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战后
A.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B.美国、日本的崛起
C.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6.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 .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7.凡尔塞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电影《我的 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 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 .中国山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9.“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下面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分裂和统一的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C.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联四国分区占领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完成德国统一
10.伯恩斯 拉夫尔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到:“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一起合作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梦寐以求的事……但联盟并未取得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根本不理它。”以下对国联在重大危机中无所作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主导国联的英国已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无力领导世界
B.国联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与权威性
C.国联的宗旨与若干原则本身存在着缺陷
D.美国在国联中扮演了英国的反对者角色,处处干扰国联行动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分割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12.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1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这条路径是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A. →→ B. →→ C. →→ D. →→
15.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政治而言,其最大的贡献是
A.挽救了危机,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促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影响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改革
D.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上工农夺权或法西斯道路
16.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7“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C.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8观察右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
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
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
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20.总统杜鲁门曾经把二战的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称为“只是一次炒冷
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现的会议”。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
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22.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
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
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
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23.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A.西班牙、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埃塞俄比亚 D.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24.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
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其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支持法西斯
 C.人民厌恶战争       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25.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
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
上的承认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已得以消除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标
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6. 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
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
“……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
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
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
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 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 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27.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上海守军抗击日军 百团大战纪念碑 民兵大摆地雷阵 回民支队在训练
A.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C.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D.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抗战
28.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
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
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1.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
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32.图三3所示是日本《朝日新闻》所发的一则号外。
作为历史资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东京审判
33.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
34.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
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35.“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毫无二致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6.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8.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39.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①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0.1990年8月,伊拉克侵占主权国家科威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推行
A.拓展石油资源政策 B.实现阿拉伯统一政策
C.地区霸权主义政策 D.反对美国霸权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期中41题14分,32题12分 43题11分。卷面分3分)
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课本剧中设计了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多了,悠着点儿吧。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4分)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1分)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2分)
材料二 图5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哪两方 (2分)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1分)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
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2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2分)。
42、(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81年 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思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下图是一幅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
说明:桥头牌: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
桥左边:比利时 法国,桥右边:英国 意大利
材料四 1920 年1 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是国联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每年9 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 3名代表参加,但只有 1 票表决权。行政院由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原定英、法、美、意、日五国,以后由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减为 4个。德国于 1926~1933 年期间曾担任过常任理事国。……按照盟约规定,国联大会和行政院有权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从1920年到 1939年,国联行政院共受理了 548 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是对 30 年代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欧洲民众为什么如此热情地欢迎威尔逊的到来?(2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材料三,分析威尔逊的原则是否征服了美国?(1分)请说明理由。(4 分)
(3)结合材料二,从组织机构角度分析国际联盟面对30年代大国的侵略行为,为什么会束手无策?请举两例说明。(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摘自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45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摘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2分)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看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3分)
(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2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DBCAC 6---10:CDDBB 11—15:CCDDD 16—20:BCCDD
21—25:ADBAC 26—30:BCDCA 31—35:DDBDC 36—40:DDBAC
二:非选择题,41题 14分、42题12分、43题11分。
41题:(1)前四句话依次是美、英、法、德的代表说的(每个1分,共4分) 美、英法、三国代表中说的(英美、英法、美法之间也可)1分,反映了战胜国之间和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1分)
(2)怪兽指的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巨头(或战胜国),(1分).猎物指的是一战的战败国---德国(1分).表的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愤慨。(1分)
(3)美国和日本(2分)。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2分,划线部分为得分关键点)
42题:(1)人们厌战,渴望和平;威尔逊带来了《十四点和平纲领》。(2分)(2)没有。(1分)美国利用 “国联”与英法抗衡从而达到称霸世界企图,遭到英法的联合反对而失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联盟约》,反对加入国联。(4分)3)制裁侵略全体一致原则,使制裁难以实现。例如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等。(4分)
43题:(1)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扩张美国在东亚的势力。(2分)
(2)不顾苏联的反对单独占领日本、对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日本天皇制。(2分)
(3)不愿像同盟国占领德国一样分区占领日本。不是。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过程中取得的。(2分)
(4)由处置日本变为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便利了美国单独控制日本并在东亚扩张势力。(2分)
(5)“防区”实际上是通过对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包围线。侵略朝鲜和越南。(3分)
图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