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2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4 17:12:0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你知道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吗?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小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很多美国人喜欢将他们的总统称为“船长”,这来源于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献给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诗《船长,我的船长》。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有过几十位这样的“船长”,但其中有一位格外与众不同: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成为超级大国的“船长”———他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与夫人埃莉诺在一起 签署对日作战命令的历史时刻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面对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它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民谣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这首民谣反映的哪一时期的事情,反映了什么问题?一、“黑色星期四”1、危机爆发的原因(补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① 根本原因:市场危机② 具体原因:股市崩溃③ 直接原因:(群众贫困购买力低、盲目生产、股票投机活动等)2、经济危机的表现--------美国经济大萧条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① 波及范围特别大;② 持续时间特别长;③ 破坏力特别大。2、危机的影响②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危机的教训① 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②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③ 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新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政的影响有哪些?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思考三、罗斯福新政2、新政的措施① 整顿财政金融;
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③ 调整农业生产;
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1、新政的历史背景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4、新政影响:① 取得显著成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②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③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④ 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想一想3、特点: “新”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阅读并概括
背景
内容
评价
四、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凯恩斯主义①内容 ——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②评价A 改变传统经济学的观念;B 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C 不能消除经济危机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练习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
2、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起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的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福利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4、“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苦难 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 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 ④都通过税收改革解决余粮问题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三个国家改革结果如何?
(2)据此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认识。(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结果: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再 见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美元。阅读材料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 思考: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起那么多的产品,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贫富分化严重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的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大萧条: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 罗斯福在新政中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法案中规定劳工一些基本权利,包括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资等。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
但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作出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
课件35张PPT。温固1、苏维埃俄国从1917十月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间里边,经历了3次经济体制的变革,那么这3次分别是什么政策?
2、这3次政策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16课 大萧条 与罗斯福新政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贫富分化严重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原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爆发。
一、“黑色星期四”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股票100万股 $ 1000万$ 10$ 50股票投机100万股 $ 1000万$ 10$ 1$100万 股价暴迭$ 1000万破产了!B-y-e!B-y-e… 2.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等待救济的儿童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无家可归的人一位失业者在街头卖苹果 寻找工作的长龙(1931)“胡佛村”(1931)1.特点范围特别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美国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工业下降1/3 、贸易 减少2/3、失业3000万1929—1933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整个欧洲的影响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2.影响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这些原因, 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 罗斯福(1882—1945) 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 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新政2.内容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3.作用 ①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③ 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②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
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封面四、凯恩斯主义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1.(200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代替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2.(200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D高考链接 D材料:1、——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
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
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2、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衰弱的情况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和发展,稳固了统治。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3.材料2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梦想剧场: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课件35张PPT。温固1、苏维埃俄国从1917十月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间里边,经历了3次经济体制的变革,那么这3次分别是什么政策?
2、这3次政策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16课 大萧条 与罗斯福新政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贫富分化严重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原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爆发。
一、“黑色星期四”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股票100万股 $ 1000万$ 10$ 50股票投机100万股 $ 1000万$ 10$ 1$100万 股价暴迭$ 1000万破产了!B-y-e!B-y-e… 2.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等待救济的儿童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无家可归的人一位失业者在街头卖苹果 寻找工作的长龙(1931)“胡佛村”(1931)1.特点范围特别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美国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工业下降1/3 、贸易 减少2/3、失业3000万1929—1933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整个欧洲的影响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2.影响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这些原因, 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 罗斯福(1882—1945) 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 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新政2.内容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3.作用 ①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③ 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②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
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封面四、凯恩斯主义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1.(200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代替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2.(200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D高考链接 D材料:1、——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
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
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2、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衰弱的情况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和发展,稳固了统治。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3.材料2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梦想剧场: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课件42张PPT。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黑色星期四”
■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导入罗斯福 罗斯福(1882—1945),美国民主党人,历任助理海军部长、纽约州州长。他在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危机,也为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使经济得以发展,开了先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坚决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为美国和世界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929年至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是怎样渡过危机的?危机过后 ,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黑色星期四” 柯立芝总统(1923—29)时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光,史称“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总统20世纪20年代繁荣时期的美国汽车长龙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无家可归的人一位失业者在街头卖苹果 寻找工作的长龙(1931)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1931)返 回返 回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经济危机对整个欧洲的影响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英国失业者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柯立芝 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返 回返 回罗斯福新政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美国总统胡佛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人民希望他能改变萧条的局面。1932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的真话。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我将向国会要求应付紧急状况的最后手段,这就是对紧急状况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像我们真正遭遇外敌入侵时所赋予我的权力一样大。”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有近百万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工人、农民起来斗争,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宣传新政的海报罗斯福在签署文件罗斯福在发表讲话 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使经过合格的银行重新开业。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农业方面 :《农业调整法》
工业方面:《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资关系法》
其他措施:《民用工程紧急救济法》 《紧急救济拨款法》 《社会保障法》……罗斯福的若干政策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逐渐恢复繁荣的美国街头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返 回返 回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凯恩斯(1883—1946),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创始人。 1902年,凯恩斯人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数学,1906年后致力于对经济问题的研究,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和主编《经济学杂志》。1913年发表他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的通货和财政》。以后又发表《货币政策论》和《货币论》。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通论》,提供了完整的凯恩斯学说。 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了大危机。那时多数经济学家迷信市场经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地把经济从低谷中拉起来。而现实并非如此,30年代整个10年平均有18%的劳动力失业,高峰时失业率达到25%,人们在经济危机的黑暗邃道中煎熬着,看不到尽头。
大危机是对资产阶段的传统经济理论的大冲击,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无能为力。
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来到华盛顿。其时,罗斯福总统已经着手采取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不同的政策: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这就是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按这种理论,罗斯福的政策就是不好的政策了。新政要求新理论的支持。凯恩斯本来就不相信市场经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充分就业,他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他的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那时正在酝酿之中。他到美国和罗斯福一拍即合,他发表了大量文章支持新政。在推动新政的同时,他的理论也在完善。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出版时,已经有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践依据。
凯恩斯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政府必须想办法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刺激消费;企业界没有办法扩大投资,政府必须担当起投资的责任。政府从哪里弄钱来投资呢?衽赤字财政。他认为,在出现萧条时政府应当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算出现赤字;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政府增加税收,紧缩财政开支,取得财政结余,偿还萧条时发出的债券。
罗斯福新政运用财政、信贷两个杠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医治市场经济自发机制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痼疾。政策重点是用需求带动生产。办法之一是实行赤字财政和发行债券,调动闲置资本用于生产和消费。办法之二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
1929年,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民间投资也有起色。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030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显然,美国经济在二战以后进入了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凯恩斯学说的功劳,但凯恩斯学说的影响是深远的。
——摘自杨继绳 凯恩斯水土不服 罗斯福的“新政”与凯恩斯主义都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产物,两者不谋而合,这是主要的方面。但是,两者也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从这方面说,他们都是异端、先锋。罗斯福由于他同智囊团对萧条的探索,他的敏感加强了。凯恩斯通过信件、访问白宫、与罗斯福智囊团进行学术交流方式,有效地将自己关于摆脱萧条的研究心得和“有效需求”的理论传授给对方,加强了罗斯福做他将要做的事情的意向。
  另外,不能否认的事实表明,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参照和印证了“新政”诸多方面的具体实践,提炼和系统发展了“新政”人士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摘自章正余《罗斯福》《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封面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下面是胡佛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二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的言论:
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人民创立了国家,人民一致同意让国家继续存在下去。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一个自力更生和善自尊重的民主国家没有理由容许童工存在,也没有一条经济理由容许削减工人工资或延长工人工时。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比较胡佛与罗斯福对政府责任和作用的看法。
2.从上述言论和新政措施来看,罗斯福具有哪些社会改良精神?自我测评1.简述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结合罗斯福新政分析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特点。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