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明朝的灭亡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做皇帝,是为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48年,1620年驾崩,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神宗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万历二十五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神宗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吴亮嗣于万历末年的奏疏中说:“皇上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 明朝的皇帝一个赛着一个昏庸,一个赛着一个短命。尽是二三十岁,酒色过度就死了的,没有一个活过朱元璋的。朱元璋活到71岁,明成祖65岁,世宗嘉靖60岁,神宗万历58岁,在明朝皇帝里就算高寿了。明武宗死了之后继位的世宗,是一个道士,整天在宫里炼丹,一年中光炼丹用的燃料就要20多万两白银。……他15岁即位,在位45年,大臣们几十年都见不着他。有时国家实在有大事,首辅追问他,他不耐烦了,递出一张手谕,没人能看得懂。因为在他那手谕上边,几句话他能就给你写成几个字。皇上写的是天书,你能看懂那还叫天书吗?最后皇上服用仙丹,汞中毒,终于成仙了。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民产去税存和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的情况多所发生,处境悲惨。而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大规模的徭役征发十分严重。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义。李自成起义
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政府财政困难,赋税沉重,农民不堪忍受,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在崇祯六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起义原因?1、明朝后期政治腐败:
皇帝不理政事,宦官独揽朝政大权,统治黑暗。
地主、官僚兼并大量土地,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财政困难,赋税沉重,农民不堪忍受。
2、天灾:
陕北连年大旱——粮食危机。李自成起义的背景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政治腐败,农村李自成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1635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后因"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山东诸城县令到任之后,即以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李自成初下洛阳,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 占领西安后,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针对地方为考中的举人进士树建牌坊,下"毁坊之令"。
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这种政策自崇祯十四年占领河南起,始终执行。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不少地区工商业照常进行。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陕北李自成均田免赋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推翻了明朝“均田免赋”;
严明的军纪;
发放钱粮等。李自成起义简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北,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政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满州兴起和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努尔哈赤的简介皇太极 - 个人概述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1、满洲兴起(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李自成进北京之前,清兵已几乎全部控制了辽西地区。明宁远总兵吴三桂退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之初,曾命吴三桂之父吴襄写信,由他派人至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以银四万两犒吴军;另派将率二万农民军代吴守山海关。吴同意投降,即率军往北京。但行至滦州,听说爱妾陈圆圆为刘宗敏霸占,就愤怒回师,击破李自成派驻山海关的守军,急派人向清兵求援。2、清兵入关——1644年 这时清兵正由摄政王多尔衮统率南下。四月十五日,行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吴三桂“乞师”书,多尔衮立即回书答应,并许封吴三桂为“藩王”。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锦西),吴三桂催兵之书再至,清兵日夜兼程。次日,在山海关外一片石败李自成将唐通部。又次日,即抵山海关。吴三桂出迎,十余万清兵迅速入关。从而建立起大清帝国。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明末农民起义,明末实际人口已经过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各省由于人口太多,已经超出当地土地的供养能力,而两湖产出的粮食倒是可以供应北方,在和平时期问题还显现不出来,当北方遇到天灾粮食减产的时候,南方的粮食供应立刻吃紧,加上落后的道路交通更是使问题雪上加霜,当北方农民为了吃不上饭起来造反的时候,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对国家基层组织破坏极大,大批官员被杀,这一情况反过来更加重和社会的混乱。当时明王朝的主要精力、人力、财力全部集中在辽东,起义爆发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做出正确的部署,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但是一个王朝的力量还不是一伙农民能抗拒的,李自成反复失败。
知识拓展 但是前面我已经说了,主要问题没有解决,李自成虽然失败了,但是北方流民没饭吃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李自成才能屡败屡战。李自成最后发展成气候也是北方知识分子看到明王朝大势已去,转投李自成,给李自成带去了发展总战略,李自成才能得到北京,进北京后士人集团对李自成的态度也能证明这一点。 至于满清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在中原王朝处于内乱的时候浑水摸鱼,结果运气好到爆棚,北方被李自成折腾的不成样子,南方由于长年供养北方,牢骚满腹。加上士人集团对李自成在北京搞清算失去信心。种种原因加到一起造就了后来的清王朝。中原民族失去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还是李自成的责任,吴三桂在两面夹击下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投降满清,落到李自成手里根本没有活路,吴三桂一家都是李自成杀的,投降李自成根本没有好下场。 所以丢失山海关的最大责任人是李自成。在满清进入中原后其实还有两个机会可以光复汉家江山,一个就是满清颁布剃头令,可惜南明没有抓住机会,各路军阀争权夺利。一个是吴三桂造反,可惜老天对满清太好了,在关键的时期让吴三桂病死,吴氏集团分崩离析,汉族也失去了最后一个光复中原的机会。至于后来的清朝灭亡那就是真正地顺应历史潮流了。所以,明朝亡于粮食,清朝幸于天时,吴三桂倒霉在年龄太大,李自成成功在于满清。明朝8成的国力都在辽东,这就是李自成成功的主要原因,后来崇祯认识到这一点后,调辽东军队入关平叛,但是李自成已经尾大不掉,辽东精锐的辽东铁骑只是暂缓了明朝的灭亡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