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学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学案(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09:1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发展和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性质,内容,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
3.通过阅读材料,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巨大意义。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政治环境;“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出下列问题:
1.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列举其主要内容;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意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性质、结果和意义。
周恩来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 “求同存异”?“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有何作用?
3.什么是“万隆精神”?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分析“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今天看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一 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材料二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之间显然是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课堂达标检测:
1.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封锁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答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意义:
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合作探究1: 合作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对中国:①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性质、结果和意义。
(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周恩来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 “求同存异”?“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背景:在亚非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作用:保证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什么是“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分析“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今天看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意义: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课堂达标检测:1C2C3D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