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09: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2.通过合作探究,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和他们身上体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3.通过师生探讨,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及其原因;“双百”方针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两弹一星”是指哪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在中国的成功研制;
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时间和主要成就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2)材料二分别从哪两个角度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杂交水稻的培育者,培育的时间和培育的意义及国家对其肯定;
杂交水稻的推广;
青蒿素研制的背景,研制成功;
研制的意义和获奖。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文化事业发展的背景原因;
2.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条件和意义?
课堂达标检测:
1.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一位药学家的颁奖词,她是( )
A. 林巧稚 B. 杨绛 C. 屠呦呦 D. 杨沫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5.右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答案: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两弹一星”是指哪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在中国的成功研制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成功的意义: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4.“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时间和主要成就有哪些。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国内:建国初期,科技落后,国防建设急需加强。
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交恶,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2)材料二分别从哪两个角度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杂交水稻的培育者,培育的时间和培育的意义及国家对其肯定:
(1)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点: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意义: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国家的奖励: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2.杂交水稻的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截至2010年,杂交水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推广面积突破了300万公顷,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青蒿素研制的背景,研制成功,研制的意义和荣誉: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研制成功:70年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3)意义: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4)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推动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文化事业发展的背景原因: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
(1)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林则徐》、《风云儿女》等。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及其代表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红高粱家族》《蛙》《生死疲劳》《酒国》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条件和意义?
1.条件:(1)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2)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实施使艺术家们焕发出创作的激情。(3)改革开放给文学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意义:(1)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为建设文明、建康、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条件;(3)为我国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达标检测:1B2B3C4C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