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08: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一. 科技名著
年代:
明朝
内容:
成就: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
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






嘉靖十三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六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九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李时珍与仕途决绝,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艰苦而又漫长的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直至成为一代大家。
这是一个只有读书应考、 科举取仕才是光宗耀祖,
提高地位的社会。



“《本草纲目》全书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共收录方剂11096首,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它不仅更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还补充了不少新的药物及验方。”房繄恭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其他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药物及方子,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思考:根据课文,试着分析《天工开物》为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一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遗憾的是,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天工开物》命运不同的原因。






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只此一位,别无他人。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而且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
在又一个100年、200年甚至300年里,刚刚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天文学,再度被远远抛弃。历史有多少个百年可以蹉跎?



近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长沙古城墙、重庆蒋介石行营都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频频被破坏。
我国的古建筑数量每年都在减少百分之五以上,各个城市的百年以上建筑已经不多,保护古建筑的压力极大。作为当代人的我们要肩负历史责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思考:
明代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比较秦长城和明长城

保护长城,爱护长城








故宫在古建筑的作用地位
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Meridian Gate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



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保护措施
2015年,故宫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面世并征询意见。
《规划》的保护对象为故宫及其产权归属单位,包括紫禁城、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总占地面积为106公顷。


神话与史传——志怪与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
古代小说的变迁
?
6
?
1
?
2
?
3
?
4
?
5
历史
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市井小说
才子佳人
明代
小说
三. 小说和艺术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吴承恩

曹雪芹

罗贯中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请分别说出这三幅图出自哪部小说?
并对图片做简单描述。

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 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材料三 李贽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
材料四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