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49张ppt+2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49张ppt+2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08:17:09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猜一猜:图片中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特点及影响
3、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新课探究1.阅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一、明朝的
建立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应天(南京)朱元璋 (明太祖)1368年时间:建立者:都城:灭元朝时间:1368年灭元朝标志:攻占大都2.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想一想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换位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洪武十三年(1380)正
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
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
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
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
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
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
住缰绳,急不能言,拼
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1.读史料:2.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3.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吏户礼兵刑工(1)中央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中央(2)地方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3)军事组: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4) 特务组:锦衣卫特务机构职能:
特点:对臣民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宋濂请客  明朝首创厂卫特务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什么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对官吏百姓的控制。 (直接目的) 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影响: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皇权。思考分享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思考分享相关史事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明朝殿阁大学士皇帝中央地方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阁锦衣卫学习新知 皇 榜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现向天下招纳 贤士……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1.读史料: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2.根据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3.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科举放榜图(清)原典:
论语?颜渊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一)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
(二)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承题
(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盖谓君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起讲
(四)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用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殓。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蓄者,无忧矣!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起股
(五)百姓既足,君何为独贫乎?虚股
(六)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归吾财也。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中股
(七)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是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其孰与不足乎?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后股
(八)吁!彻法之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大结返回4.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范进中举(明)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明朝乡试试卷 秀才
举人 (省级乡试)
进士 (中央会试和殿试)科举考试的三级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相关链接限于四书五经不能发表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比一比: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思考分享 雏 形隋文帝
分科考试隋炀帝
设进士科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明清
八股取士僵化完善正式形成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专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思考分享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新农作物品种的引进。玉米红薯(甘薯)马铃薯(土豆)向日葵番茄(西红柿)花生辣椒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明代青花扁壶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3.商品经济的活跃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读书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感知历史 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民主自由开放创新课堂小结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明朝经济的发展元璋建明都南京,行政改革强君权;
废行中书设三司,撤中书省废丞相;
军政大权归皇帝,特务机构锦衣卫;
八股取士选官员,禁锢思想危害大。
答题我最棒!课后习题1 明朝建立是在( )
A 13世纪60年代
B 13世纪80年代
C 14世纪60年代
D 14世纪80年代C课后习题2 下列史实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
①建立明朝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立内阁大学士
④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B课后习题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四书”“五经”
B 唐诗
C《资治通鉴》
D 宋词A课后习题4 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额瓷器应该是( )
A 越窑的青瓷
B 邢窑的白瓷
C 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 景德镇的青花瓷D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集权。锦衣卫。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