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下)第九课
一、到底种点啥?
宋老三卖茶记
二、进城看到啥?
三、国外能卖茶?
一、到底种点啥?
大家好,我叫宋老三,我的老家在北方,可是啊,那里连年打仗,我就和大哥、二哥逃到了南方的乡下,我已经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到这以后只希望能和家人过上稳定的生活,我不想再挨饿了,我要怎么养活自己呢?
原来我们家世代都是农民,我想继续种田,那我该种些什么好呢?
一、到底种点啥?
作物调查
小麦
水稻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苏:苏州
湖:湖州
常:常州
熟:丰收
足:富足
“苏州和湖州(常州)粮食成熟了,天下就富足了。”
茶叶 棉花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往北推进
最后,宋老三决定他要种茶!!!
种茶很幸苦啊,我要把这些茶叶卖个好价钱,对了,我把茶叶送到城里的商铺去,可是送到哪边能卖的更快呢?
重要商业城市:
东京【今开封】
临安【今杭州】
说走就走,带着我的上等茶叶,送到城里的商铺去,正好也去开开眼界,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子!
宋老三一进入城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原来城市是这么繁华。
一边走一边看,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客栈、酒馆、茶楼、小吃摊等,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听城里人说,晚上都不打烊呢,河里还有很多大型货船往来频繁。
二、进城看到啥?
材料一
……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茶坊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极为繁盛,已经突破唐朝设置的东、西市旧制,
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交易时间从早到晚,有了“夜市”和“早市”。
南宋临安城商业繁华……城内大街小巷,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量很大。
材料二
开封
杭州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住宅和商铺混在一起
二、进城看到啥?
草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绸缎店】王家罗明疋(pi,同匹)帛铺、锦疋帛铺
纺织业
二、进城看到啥?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 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丝织业
棉织业
海南岛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南宋棉毯
二、进城看到啥?
制瓷业
二、进城看到啥?
五大名窑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定窑:定瓷满泻色无别,梨花逊白梅逊芬
官窑: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哥窑: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汝窑: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花盆
宋定窑白釉梅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叶氏哥窑复制哥窑葵瓣口盘
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诗词节选自乾隆御题诗
二、进城看到啥?
造船业
【逆水行舟】
【豪华客船】
【河边货船】
二、进城看到啥?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已经消失,仅存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底部为龙骨。船侧板为三层木板叠合,底板以二层木板叠合。分为13?隔。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一20?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和钩钉紧紧相连,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糊严,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据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海船出土时,船舱内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等。它可证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此船残存部分现展出在泉州市古船陈列馆。
广州 泉州 明州
规模大
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技术领先世界
宋代泉州出土的海船残体
宋老三看着这些大船,听着旁边人们的议论声,内心中突然想到我的好茶叶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大货船卖到国外去呢?最远能到哪呢?我们的官府管不管啊?这样我就能获得更多的钱了!
1.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
2.这个机构设在哪里?
3.它的出现说明什么?
市舶司
主要港口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兴盛
三、国外能卖茶?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宋高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卖茶叶赚了这么多钱,已经吃穿不愁了,可是每次都背着这么多钱回去很不方便啊,该怎么办呢?
北宋“交子”铜版拓片
南宋“会子”铜版拓片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相比原来的金属货币有什么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材料二:
材料四: 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水充沛,较适农作物的生长。
合作探究——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本课知识提纲:农、手工、商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纸币(“交子”、“会子”)出现并广泛使用;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出现;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封、临安商业繁荣;
坊市制的瓦解;
早市、夜市、草市的出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商 业
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货 币
巩固练习
一、基础达标:
1、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
A. 占城稻 B. 棉花
C. 茶树 D. 小麦
2、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A. 景德镇 B. 扬州
C. 定州 D. 杭州
3、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 )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A
A
C
巩固练习
4、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A
巩固练习
5、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