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专题突破】:生物部分实验探究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中考科学【专题突破】:生物部分实验探究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8 11:05:50

文档简介

浙江中考科学【专题突破】:生物部分实验探究题
题型一: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的制作
1. 李好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一,请据图回答: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一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二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__。
(2)图二所示的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好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点都没有发生移位,由此可以推测污点最有可能是在________。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4)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人体结构层次来看,口腔内侧壁表层属于________。
2. 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________移动;
(3)假若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
(4)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5)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________。
题型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 与其他绿色开花植物一样,菜豆的一生也要经历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再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
(1)菜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图1是王华探究“影响菜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装置示意图,甲、乙、丙三粒菜豆种子均用小绳固定在小木棍上,该实验要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________。图2为菜豆种子的结构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
(2)图3中A、B、C分别表示菜豆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的不同生理作用。其中,在白天能够进行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代表的生理作用)。菜豆植株之所以能够不断长大,是因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代表的生理作用)强度大于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代表的生理作用)。
(3)17世纪,博物学家格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解剖,对植物的花作出了如下描述:“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是雄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雌蕊。雄蕊中包含精子的小球,能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在格鲁的描述中,“包含精子的小球”的部分是指________;“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后,________将发育成新个体的幼体。
4.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和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进行对照。
(2)如果由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从实验的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_______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4)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中的_______。
题型三:探究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5. 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末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
5月13日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mm;
无叶长出
5月17日
根平均长度9mm;
均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
均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 (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 。
6. 如图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________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_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图丙所示为菜豆种子结构,结构[ ]________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
(4)剥离下来的菜豆种子的种皮颜色是__________的,其功能是________。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 ]___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
7. 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乙是大豆的种子和幼苗,图乙中A所示的结构是由图甲中标号________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2)张大爷将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普通毛桃的茎上,你认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有机物的重量有所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进行光合作用后,其体内有机物重量逐渐增加。请问最接近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_______(填“T1”、“T2”或“T3”)。
题型四: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8. 下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
(1)在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________。
(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段(填图中代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段(填图中代码);在BF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图Ⅱ曲线,可以推测:________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1)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着本探究活动成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一下“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其中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甲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甲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h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乙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_________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题型五:呼吸作用
1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________曲线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
12.小金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对“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广口瓶编号甲、乙,向甲中放入萌发的种子,乙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的种子,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与广口瓶连接并将装置密封好。
②将以上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h。
③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放置等量澄清石灰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注射器中剩余气体通入另外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瓶(20mL)中,将点燃的竹签分别放入这两个小瓶中,观察竹签燃烧情况后,立即将竹签取出。
(1)完善步骤①中的空格。
(2)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请完善步骤④。
(3)根据步骤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六:蒸腾作用
13.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14.科学家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下列几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把一段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0.5kg,光照6小时后,整个装置重0.44kg。其重量减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曾做过如图2所示实验,a装置中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各色光的吸收值,获得如表所示数据。
光的颜色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绿
1

85

40
分析数据可知,对此植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三种光是____________,这些光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只用黄光照射该植物,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死亡,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七: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15.下表是小波同学有关“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
试管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糊+2ml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两滴碘液

2号
淀粉糊+2ml①_______
充分搅拌后,放在②____℃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两滴碘液
不变蓝
(1)小波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表格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3)从理论上推测,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③是________。
(4)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2
3
稀释的唾液淀粉酶
1ml
1ml
1ml
试剂
1ml盐酸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37℃水浴
5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预测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八: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17.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
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18.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是_______和_______(填组别)。
题型九:血液循环
19.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______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______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________。
(2)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下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3)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__],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________→动脉,而不会倒流。
(4)取新鲜的猪心,从肺静脉灌红墨水,从上、下腔静脉灌蓝墨水,将来流出红、蓝墨水的血管分别是________。
A.主动脉、肺动脉 B.肺动脉、主动脉
C.主动脉、肺静脉 D.肺动脉、上腔静脉
20.如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根据图分析作答:
(1)a~f中,流动脉血的有_______(填字母)。
(2)体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它与肺循环汇合在心脏处。
(3)图中血管f的名称是_______,f中流的是_______。
(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药物需__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扁桃体。
(5)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表所示:
A
B
C
D
氧气
40
100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据此你判断出代表静脉血和组织细胞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题型十:尿的形成
21.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方框标出的结构称为________。经①过程后,血浆成分中不会减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①②过程后,血液中对人体有害的代谢废物_______等基本被清除。
(3)②过程消耗的氧气是通过________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请按顺序写出肺泡内氧气到达该处组织细胞所经过的主要血管及心脏腔室的名称__________ ________。
(4)B比A中显著增多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主要由血液中的________运输。
22﹒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题型十一:植物的感应性
23.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
实验一:把一盆栽的植物放倒,然后用一个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如图甲所示)。
甲 乙 丙
实验二:把两株盆栽的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倒,然后分别用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给其中一硬纸盒上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两株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同时还发现:打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背地生长较快(如图乙所示)。21教育网
实验三:把两盆同种且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用两个无底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将其中一硬纸盒壁的一侧高度与幼苗顶端相同的地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未穿小孔的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上直立生长;而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着小孔一侧弯曲生长(如图丙所示)。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出: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
(2)从实验二得出:在重力和 同时存在时,植物的茎 生长。
(3)从实验三得出:在 对植物茎影响相同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是由于 。
24.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 。
(3)E、F实验的推论是: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 (填字母)。
题型十二: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甲 乙
(l)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 ,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26.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相同含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体重增加40%,B、C两组体重均增加25%,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组和B组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C组和B组的结果比较,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题型十三:坐标柱状图和曲线图
27.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学习小组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耗氧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剂;
②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自鼠20只,平均分为四组。A、B、C组小白鼠按甲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而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 ;
③将每只小自鼠分别放人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右表。
结果分析:
(1)为了直观比较各组小白鼠的耗氧量,小组同学用了乙、丙两种不同的图表来表示,你认为合理的是 。
(2)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心得安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 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28.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___,并在第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十四:材料分析题
29.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疟疾是由于感染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导致的,它会侵袭人体的红细胞,导致发烧等症状,其传播媒介是按蚊,通常用氯喹来进行治疗,但疗效越来越不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团队研制出的青嵩素对疟疾有很好的疗效。
材料二:据《信息时报》5月14日报道,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预计2017年12月在中国进行,手术的难点在于脊髓如何再次连接入脑,若产生排斥反应,将会导致手术的失败,干细胞在这里扮演着关键性作用。
(1)由材料一可知,从传播途径来分,疟疾属于________传染病;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来看,按蚊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病原体”或“传播途径”)。
(2)长期用氯喹来治疗,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学说来解释。
(3)材料二中的头部移植手术,从免疫角度分析捐献者的“头”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移植时可能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肾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如图是肾透析仪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相似。
(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______作用,除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吸收回血液。
(4)肾透析仪中与图示A的作用相似的结构是_____,它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1.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该病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_____。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 (1)C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B  (4)细胞壁和液泡  (5)上皮组织
2. (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和丁 (4)重新对光 (5)A
3. (1)水和空气 ③ (2)A、B、C C B  (3)花粉 受精卵
5. (1)胚轴
(2)剩余的子叶仍能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水分
6. (1)a  (2)1 胚乳 淀粉  (3)9 子叶 茎和叶 
(4)透明或无色 起保护作用  (5)种皮 胚 1 胚乳
7. (1)④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3)T2
8. (1)叶绿体 氧气 减弱  (2)AG OK 大于  (3)气孔
9.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变量是温度
14.(1)果树枝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光 
(3)红光、蓝光、紫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过弱)
15.(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唾液 37 
(3)变蓝  (4)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16.(1)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2)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17.(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18.(1)根 大于 小于
(2)第二组 第四组
19.(1)肺  血红蛋白  左心房 
(2)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3)肌肉  D  心室 (4)A
20.(1)a、c、f (2)D `左心室 (3)肺静脉 动脉血
(4)两 (5)A C
21.(1)肾小体  大分子的蛋白质 
(2)尿素
(3)扩散  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内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4)二氧化碳 血浆
22.(1)肾小球 (2)尿素 (3)器官
23.(1)背地 (2)光照 背地
24.(1)向光性
(2)C、D(或A、C、D)
(3)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源:学_科_网Z_X_X_K]
(5)向右弯曲 C、D、G
25.(l)5→4→3→2→1 (2)小脑 (3)胰岛分泌胰岛素 (4)大脑皮层
26.(1)A 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 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在消化道内被幼鼠消化而失去作用
(3)A
27.实验步骤: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分析:(1)乙 (2)甲状腺
28.(1)乳酸杆菌(乳酸菌)
(2)设置对照 控制无关变量
(3)先上升后下降 3
(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29.(1)血液 传播途径
(2)自然选择
(3)抗原 特异性免疫
30.(1)血浆
(2)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滤过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4)半透膜 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31.(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或蛋白质和核酸,或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②③④ ⑤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