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9 15: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训练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选择题(50分):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2、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组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
4、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5、下面对第二国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建立 B.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发展
C.会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D.成立于法国巴黎
6、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①共产主义者同盟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③国际工人协会④第二国际⑤第三国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⑤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8、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9、结合十月革命背景分析,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列哪个文件中体现出来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土地法令》 D、《和平法令》
10、1920年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     B.苏俄难以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C.苏俄需要和平环境恢复经济     D.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
11、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13、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4、下面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B.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果
 C.在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D.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15、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18、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1966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92年
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思想路线方面的突出贡献是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针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1、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形成的标志分别是①遵义会议②中共七大③新中国成立④十一届三中全会⑤中共十四大⑥中共十五大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惧进
23、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4、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2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材料二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6分)
(2)材料二中恩格斯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你对此如何理解?(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评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12分)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12分)
28、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3分)

(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6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2分)
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训练 参考答案:
1——5:CCACA 6——10:CDADC 11——15:CBAAD 16——20:BDACA 21——25:BAABD
26、(1)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3)学习马克思的实践精神、理论探索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7、(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 材料三主张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 材料四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是手段。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由设立特区到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8、(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