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09: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辽宋的和战
西夏宋的和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及辽、西夏的建立情况;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情况。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澶渊之盟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圈点勾画下列问题并标注记忆。
1、辽和西夏建立的民族、时间、地点、都城、人物 ?
2、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自主预习
发源辽河流域
传说钩史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huáng)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一)契丹族
辽(契丹)


辽(契丹)
契丹的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
②效果: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①措施:
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国(辽)的治国措施及效果: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二)党项族
党项族——羌族的一支
找一找:党项族兴起的地区,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①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②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的治国措施?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人物

时间
政权
都城
措施
10世纪初
11世纪
杨业
北伐失利



守内虚外
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名将杨业(杨令公)浴血奋战,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绝食殉国。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幽云往事
幽云十六州示意图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冲突加剧
友好和平
防御
战胜议和
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双方保持友好,互通使节
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失败
宋退辽,双方议和
动动手,连连线
宋太宗
辽太宗
宋太祖
宋真宗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御驾亲征,行军到澶州。
澶渊之战

史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探究:
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小贴士(二)
解读材料三部曲:
1、圈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时间、人物、关键词等);
2、对照问题,思考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3、整理答案,用规范性的语句作答;



统治者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北宋暂时没有能力北伐灭辽
史料二: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
——钱穆《国史大纲》
小贴士(二)
解读材料三部曲:
1、圈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时间、人物、关键词等);
2、对照问题,思考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3、整理答案,用规范性的语句作答;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
为兄。
2、双方撤兵,各守边界。
3、宋每年向辽纳助军旅之费,“绢二十
万匹、银一十万两”。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què场,互市贸易。
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市场
澶渊之盟
岁币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探究: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的意见呢?

①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③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而且彼此还进行贸易。




探究: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1、学完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战争为主还是和平为主?



2、你认为民族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互助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各民族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思考:

























































3、唐朝与北宋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不同?
宋朝:战后求和
唐朝:开明政策


契丹
916
上京
阿保机

用兵

元昊主和1044

元昊出兵

共同开发北方地区


澶州大战
1005年

汉族
960
东京
赵匡胤
北宋

西夏
党项
1038
元昊
兴庆
澶渊之盟






西夏

北宋
训练案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B
A
3、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C
4、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