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新人教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新人教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29 17: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影响;
(3)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方法】
1.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自然经济的解体,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洋务运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表现
①引起中国家庭 “纺” 与“织” 、“织”与“耕”的分离
“男耕女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相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来“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因此受 到很大冲击。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造成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是几千年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且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生产目的的调整或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 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敲响了警钟。
(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
①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
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洋务运动:
(1)出现的原因:内忧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概况:
① 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 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③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3)内容:
① 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代表: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② 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
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成就: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评价: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②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③地区: 东南沿海 地区。
④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教学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洋务运动的评价。
【热点试题】
1. 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
3.简述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4.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6.什么是自然经济的? 小农经济?两者有什么区别?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次运动在促使本国封建经济瓦解的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受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由于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举步维艰。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与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教学方法】
1.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2.利用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表现: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②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④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2.短暂的春天:
(1)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
(3)表现:
①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
②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曲折的发展:
(1)较快发展:
①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②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③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首先,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其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很严重。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日益萎缩: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②原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③表现:
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
①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②原因:首先,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其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最后,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③表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教学重点】
1.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热点试题】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2. 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造成了什么后果?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小结】
扼要回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而启导学生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历史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