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说明:请根据所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核心信息技术,选择相应的学科知识单元,设计初步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应用到课程中的核心技术一项或多项,并写清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和作用。
设计选题名称
轴对称图形
设计者
学段、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所属单位
课时
1
是否申报优秀成果
是
应用信息技术类别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一、教材内容分析、选题原因,尤其要讲清楚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原因。
1.通过观察电脑展示的图形和实际折一折的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电脑展示图形的对折,帮助学生学习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3.电脑展示图形,帮助直观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安排生动有趣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用折一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所属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的开始,电脑展示图形,学生当小老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二.课中,利用PPT,让学生上台讲课,在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课的尾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考考你”环节,学生解决学生课前收集的题目,新鲜、充满挑战,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六、课程涉及到的信息技术资源、软件、网站和相关学习支架
实物投影、图片.照片.电脑PPT
七、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形,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电脑展示图形,学生当小老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课件展示图形
二、动手操作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学生当小老师引领全体同学学会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经历用折一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课件展示图形
三、练习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该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用折一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空间想象:折一折该图形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电脑出示
折一折该图形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五、课后延伸
解决学生的小研究的问题
考考你环节:
学生解决学生的小研究的问题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小研究的问题
八、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情况(过程、活动或相关作品描述)
通过课件展示图形,动态的对折展示,学生能更直观感受该图形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九、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教学效果(真实的或预期的)、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扎实、大胆、创新,教学过程大胆张扬学生的个性,人人都可以上台当小老师,整个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
特色一:大胆张扬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上台讲课,人人都可以上台当小老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特色二: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学生上台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课前《小研究》,各有各的特色,学生出色的讲解,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展示的学生津津乐道,听的学生全神贯注。
特色三:争论问题,各抒己见。
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该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特色四:自带习题,全班分享。
“考考你”环节,也就是学生课前自学的时候准备自己喜欢的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考考同学们。课堂上,展示练习题的学生俨然像个小老师,问起练习题里的问题时头头是道,下面的同学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勇闯难关……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光要吃透教材,还要有丰富、广阔的知识面,要能即时处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状况”,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这节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