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8 11: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亘古不变”错,原文“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和“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
2.C(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根据第三段末句“都是典型的例证”,可知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
3.B(A项,强加因果。C项,“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改换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4.D(A“因为‘我’能帮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错,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真正原因是“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实际上是她让我明白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我”应该感谢她。B“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错,没有“心理描写”。C“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错,让“我”恐惧的是“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是“种种灵异传说”。)
5.①深爱儿子。含辛茹苦,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她给儿子捞月亮,让儿子感受生活的美好。②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③淳朴善良。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④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答一点得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①被母子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②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③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每点2分)
7.B (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8.B( B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
9. ①传统民俗使然。燃放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在很多人看来, “年味几”就是“炮味儿”。②忽视燃放烟花爆竹的不安全因素。燃放烟花爆竹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它的安全隐患。③忽视了燃放烟花爆行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对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④有的地方政府没有顾及民意,强制限制。地方政府没有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宣传,来取得广泛的民意支持。(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0.B(“受贾人金”不可拆,“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谢”意思是推辞、谢绝。此句的意思: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
11.D(“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12.B(原文:“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
13.(1)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因”指于是,“拘滞”指拘泥呆板(不变通),“为”指替、给,“始”指才,各1分,句意1分。)
(2)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会”指正赶上或适逢、恰逢,“朝觐”使动用法,“儆”指惩戒、警戒、警告,“苏”指恢复,各1分,句意1分。)
14.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友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不必因为下第而失落。)
15.①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6.(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7. C
18. A
19. A
①“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②“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③“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④“殷切期望”改为“希望”;⑤“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每处1分)
21. 答案示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完人”,所以肯定有缺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大前提,“我们不是圣贤”是小前提,“所以肯定会犯错”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22.略

文言文译文参考: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
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