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17---19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17---19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8 14:12:54

文档简介

17 屈原(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殇(shāng)  污秽(suì)   驰骋(chěng)
B.吹笙(shēng) 摇橹(lǔ) 诡谲(jú)
C.脚镣(liào) 波澜(lán) 伫立(chǔ)
D.迸射(bèng) 商於(yú) /虐待(nüè)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
(2)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3.说出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1)风、雷、电:???????????????????????????????????????????/????????????????????????????????????????????????????????????????????????????????
(2)洞庭湖、东海、长江:?/???????????????????????????????????????????????????????????/??????/????????????????????????????????????????????????????????
(3)“东皇太一”等众神:??????????????????????????????????????????????????????????????????????????????????????????????????????????????????????????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4.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5.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7.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8.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白毛女》选场
黄家后门外。
喜儿从后门逃出。天上星光闪闪。
喜 儿 (跌倒又爬起)
(唱)他们要杀我,他们要害我,
我逃出虎口,我逃出狼窝!
娘生我,爹养我,
生我养我我要活,我要活!(跑下)
黄世仁、穆仁智拿绳子追上。
黄世仁 老穆,快追!
穆仁智 唔!
黄世仁 顺着这条路追下去,前边是一条大河,她跑不了!
两人追下。
大山高耸,河水汹涌,河边有苇地。
喜儿跑上。
喜 儿/ (唱)向前走,不回头,
我有冤哪,我有仇。
他们害死了我的爹,又害我,
烂了骨头我也记住这冤仇!
前面河水声。
(唱)耳听见流水哗啦啦地响,
眼见一道大河闪星光。
大河流水向东去。
看不见路,我走向哪里?
(惶恐焦急,忽听见背后有人在追)哎呀!后边有人追来啦!(一退,一脚陷到河边泥里。拔出脚来,鞋子陷脱。追的人已近,来不及拾鞋)那边有个苇子地,我快藏起来!(爬进苇地)
黄世仁与穆仁智追上。
黄世仁 老穆,看见没有?
穆仁智 没有!
两人搜寻。
黄世仁 前边就是大河,她能跑到哪儿去?
穆仁智 两边山陡,没有路呀!
黄世仁 一个打得半死的丫头片子,她跑到哪里去?
穆仁智 少东家!她跑不了!
两人又搜寻着。
穆仁智 (忽然发现一只鞋子)哎,少东家,这是喜儿的鞋子吧?
黄世仁 (接过一看)对,就是她的鞋!
穆仁智 那她是跳河死啦?
黄世仁 唔,跳河死啦。(放下心)哼!这是她自己找的。倒省了咱们的事啦。老穆,咱们回去吧,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
穆仁智 对!
两人从原路走下,
喜儿从苇地里出来。
喜 儿 (唱)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
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报仇,我要活!(向万山丛中,急急跑下)
9.文中画横线句属于    描写。?
10.找出喜儿在黄世仁、穆仁智紧追下,惶恐焦急寻找藏身之处的动词,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11.听穆仁智说出喜儿“是跳河死啦”,黄世/仁“放下心”,这表明他怎样的本质?
12.“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这表明黄世仁怎样的性格特征?
13.从喜儿的唱词中,可以看出喜儿是怎样的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
14.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①???????????????? ????????????????????????????????????????????????????????
②????????/??????? / ??????????????????????? ?????????????????????????????????
(2)【交流表达】
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
(3)【国学运用】
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列各句中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体验中考
15.(2018·江苏南京)习作修改。
诱人的美食
听说,市中心开了家人工智能餐厅,里面有全城最好的机器人厨师秋秋。星期天,我和轩轩满怀期待地去品尝美食。
来到餐厅,这里的景象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迎宾机器人熟练地用普通话和方言热情招呼顾客;点菜机器人以独特的舞蹈方式推荐菜品;送餐机器人自由穿梭于餐桌之间。餐厅人很多,但秩序井然,人们边等餐边欣赏机器人音乐会。
      。我们有幸品尝了秋秋的拿手好菜,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2)这篇习作的内容详略不当,请提出修改建议。
答案:
1.D A项,“秽”应读“huì”;B项,“谲/”应读“jué”;C项,“伫”应读“z/hù”。
2.(1)拟人 反复 (2)比喻 (3)反复 (4)反问
3.(1)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2)象征人民群众 (3)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
4.C B A
5.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6.B ②③④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其他的都是指“电”。
7.“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8.黑暗的世界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9.环境
10.退、陷、拔、陷脱、爬。这些动词写出了喜儿在黄世仁、穆仁智紧紧追赶下无路可走的情况,也从侧面写出了黄世仁、穆仁智的狠毒,没有人性。
11.表明黄世仁怕喜儿活下来揭露他的罪行,表现了他色厉内荏的本质。
12.表现出他做事狡猾奸诈的性格特征。
13.喜儿是一个有着顽强性格,要誓死活下去报仇雪恨的农家女。
14.(1)示例 “孝亲敬老”主题班会;“孝亲敬老”演讲比赛;“孝亲敬老”故事会;“孝亲敬老”图片展。(写出两个即可)
(2)示例 李奶奶您好,我们来看您了。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
(3)A A项体现了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更符合/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主题。
15.示例 (1)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这么周到,机器人厨师的手艺应该也很棒。(2)应该详写美食的滋味,略写机器人的服务。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幌子(huǎng)  积蓄(xù)   怯懦(qiè)
B.眩晕(yùn) 拾掇(cuō) 捣蛋(dǎo)
C.凄惨(chǎn) 砧板(zhēn) 落子(lào)
D.老匾(biǎn) 簇拥(cù) 打怵(s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窝囊   憋闷   咬牙跺脚
B.侦辑 威严 骂骂咧咧
C.额外 打镲 日进百/斤
D.侍候 转悠 爱搭不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
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卢孟实 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 顺 是。
卢孟实 你哪天办喜事?
成 顺 二/月二。
卢孟实 龙抬头,好日子!(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柜上送的喜幛子钱。
成 顺 谢谢掌柜的!
卢孟实 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散吧!
罗大头 (憋了一肚子火)等等!成顺动我的烤杆。
卢孟实 (不动声色)怎么啦?
罗大头 这是坏柜上的规矩!烤炉的不到七十不传徒弟,皇上都认可过。
卢孟实 (笑起来)皇上都在日本租界当了寓公了,这规矩早该改改了。
罗大头 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我一撂杆不干,福聚德就得关门。
王子西 (调解地)这是干吗?谁不知道,福聚德指着大罗一根杆撑着哪,啊?!
罗大头 (故意拿糖)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甩手就走)
王子西 哎,楼上还有座儿呢。
卢孟实 走了,就再别回来。
罗大头 (爆发地)卢孟实!别跟我这儿摆掌柜的,你那点儿底别以为我不知道!
常 贵 (急拦)大罗!
王子西 这是干什么,散了!
罗大头 (甩开常贵)你爸爸怎么死的?攀着秤钩儿,蜷着腿,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称,憋闷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
卢孟实 (脸色由青变得煞白,突然高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凄惨中带着一股昂扬,听着使人发抖)你——给我出去!
罗大头 别人五人六的,美得你几辈子没当过掌柜的,上这儿耍威风!
卢孟实 (大吼)走!
众人要拦。
卢孟实 谁拦,谁跟他一块走!
罗大头骂骂咧咧下。
5.“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表现了卢孟实怎样的性格特点?
6.结合课文情节,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7.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罗大头的人物形象。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 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见着光了,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刚才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条路: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用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8.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9.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0.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综合性学习
13.近日,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市里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活动策划】
(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活动一:???? ??????
活动二:???? ?????
??体验中考
14.(2018·湖南娄底)欣赏漫画《凿壁偷“光”》,按要求作答。
/
(1)请概述漫画内容。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答案:
1.A B项,“掇”应读“duo”;C项,“惨”应读“cǎn”;D项,“怵”应读“chù”。
2.A B项,“辑”应为“缉”;C项,“斤”应为“金”;D项,“搭”应为“答”。
3.D D项,“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与句中的“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相矛盾。
4.C 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⑤句的“这”指代“家”,然后根据句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⑤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④句,由④句内的“陌生”判定后面为②句,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项。
5.表现了卢孟实不屈服于世俗偏见、自尊自强、胸怀大志的性格特点。
6.卢孟实让伙计把喜事办得有面子,表现了他/对伙计的关心,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7.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动辄就撂杆子走人,表现了他恃才自傲、心胸狭窄的特点。
8.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了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9.解析 第(1)句是环境描写,分析作用时,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分析这一环境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的刻画之间的联系。第(2)句“长舒了一口气”是动作描写,分析作用时,指出父亲“长舒了一口气”的原因即可。
参考答案 (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10.解析 解答本题,应明确父亲没看到灯光。其中理由,要根据父子俩在森林里走路时的对话、父亲的表现以及儿子的观察与感受来分析。
参考答案 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理由: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见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两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11.解析 根据在这两件事中父亲的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 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③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当儿子陷入巨额债务危机时,父亲卖房帮儿子走出困境。
12.解析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含义时,要结合“灯”带来光明、温暖的特点来理解。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3.示例 (1)①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②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③跟随名家读经典,启迪智慧悟人生。
(2)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3)课文诵读大比拼 诵读技巧分享会 诵读好处大家谈 古典诗词朗诵会
14.示例 (1)凿墙洞蹭邻居上网信号。
(2)讽刺社会上有些人,有手机上网依赖症,为蹭上网,不惜一切代价。
19 枣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匾(biǎn)   蓦然(mù)   雕塑(sù)
B.咀嚼(jiáo) 掸土(dǎn) 跌倒(diē)
C.囫囵(lùn) 钢盔(kuī) 踌躇(chú)
D.翘首(qiáo) 凝视(níng) 沮丧(j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那时,尽管我气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无可奈何。
C.老馆长注视着陨石的图片,喃喃自语:“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4.下列有关《枣儿》剧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 人 嘿嘿嘿。
男 孩 笑啥?
老 人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 孩 呀,脏死了。
老 人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 孩 (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 人 喂,过来!
男 孩 我要尿尿。
老 人 (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 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 孩 (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 人 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 孩 (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 人 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 孩 不,我爹他——
老 人 他怎么?
男 孩 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 人 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 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 人 和我一样?
男 孩 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 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 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 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 孩 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 人 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儿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 人 (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 孩 (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 人 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 孩 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老实地挨老人坐下)
老 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 人 (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 孩 (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儿。
老 人 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
男 孩 (忘记吃枣儿,学着做惊吓状)快讲。
老 人 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儿。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
5.选文中老人回忆起了他儿子小时候的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老人怎样的感情?
6.选文中加点词语“羡慕”写出了小男孩的什么心理?/
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人讲的三个故事。
8.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试品析下列语句的象征意味。
(1)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9.“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这流露出老人怎样的心理?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做  客
游 睿
①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②青青坐在山头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③十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④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⑤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⑥“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小了下来,她哭了。
⑦“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响成一片,整齐又悠长。
⑧“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⑨“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⑩“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
/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0.“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做客”有什么含义?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
12.第/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个小伙伴说:“  ”?
第二个小伙伴说:“  ”?
13.戴眼镜的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要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
??综合性学习
1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闻
2018年4月28日,荆州广播电视台《好人开讲》之“以孝传家”节目播出,最后开讲的是11岁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5月,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84斤,为了顺利移植,她5个月增重18斤。今年3月,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天的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时,但坚强的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
材料二 漫画
/
(1)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2)班上准备依据上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皮球得知奶奶病了,急忙赶到医院。
爸爸:妈,快站好,一会就轮到你了!
奶奶:?? /
小皮球:??
(3)班上准备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赛,请你写一段演讲词。(不少于100字)
??体验中考
15.(2018·湖北恩施)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开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
1.D A项,“蓦”应读“mò”;B项,“嚼”应读“jué”;C项,“囵”应读“lún”。
2.D D项,“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
3.C A项,两面对一面;B项,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让”;D项,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丁香叶、细辛”和“主要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杂糅在一个句子中。
4.C C项,对文中老人和孩子情感的把握不准确,作者对一老一小的纯朴、善良都给予了赞美,而对长久离家不归、忘记了家园的人表示不满。
5.解析 概括事件要说清老人的儿子小时候做了什么。要从老人不嫌儿子尿脏和对儿子小时候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中体会人物情感。
参考答案 老人回忆起他儿子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儿子骑在老人肩上摘枣儿,尿了老人一脖子;二是儿子把尿尿在枣树下。从这两件事中感受到老人疼爱儿/子、思念儿子的深情。
6.解析 联系男孩说“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所暗示的他父亲长期不回来的现实,领会孩子对父爱的渴望。
参考答案 “羡慕”一词写出了小男孩对老人的儿子从小就有父亲疼爱的羡慕,希望自己也能享受到父爱的心理。
7.①小枣树的来历;②枣儿吓跑小日本;③枣儿救活爷儿俩。
8.解析 联系人物处境和作品主题揣摩。
参考答案 (1)这不仅是老人在感叹枣儿的处境,更是感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遭儿子嫌弃,不回来探望的处境。(2)这句话不仅是就吃枣而言,更是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滋味的感叹。
9.解析 要结合人物处境揣摩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 流露出老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儿子的思念和强烈的失落感。
10.(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是一家人了,觉得自己像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11.解析 那群小伙伴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说明“留守儿童”不是极个别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了,这样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答案 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群体。
12.示例 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13.示例 (1)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2)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未来。
14.(1)11岁女孩覃可欣为救妈妈增重捐髓。
(2)示例 (奶奶:)我站不了,你能扶我一下吗?
(小皮球:)奶奶,我来扶你。爸爸,你这样对奶奶,是在教我怎样对待父母吗?
(3)示例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都是我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同学们!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河中一颗闪亮的珍珠,/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是中华传统美德星空下的一颗耀眼的星星。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和善良来弘扬它。
15.B 文段是议论性的语段,阐述的是阅读的重要性。通读文段可知,③句提出观点;①句紧承③句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其观点;②④是从反面来阐述,由“但是”一词可知④句应该紧承①句。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答案应为B项。